羅保銘省長破解海南之“特”[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3-26 發表評論>>

特區之“特”

海南建省之初,便被賦予了“全國最優惠的開放政策和改革試驗權”。20年,作為經濟特區的海南,在許多的重大改革中也始終走在了最前面,在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試”也是最能代表海南特區的“特”。

羅保銘省長説,海南率先在全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打破價格管理體制實施市場管理,率先建立人才流動機制和勞務市場,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 的燃油附加費改革,取消島內公路上一切收費關卡,將公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和運輸管理費等四費合一。

同時,從1988年開始便率先進行省級機構改革試驗,實行省直管市縣體制,探索“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架構。海南建省時省政府僅設置27個廳、6個直屬局、6個內設局,比原海南行政區政府機構減少20個,人員編制減少200多人。

羅保銘省長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景:“20年前建省辦經濟特區後,就把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合併為一個廳,戲稱‘四室一廳’,現任海南省政府秘書長曾擔任過這個‘四室一廳’的廳長”。

“10年前,我們又把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合併為一個廳;另外交通廳從成立那天起,就把島上的公路、鐵路、港口行業歸為一個廳管;2年前,著眼于海南工業的發展,在海南原有資訊産業廳的基礎上,又新組建了工業資訊廳……。”

“現在看來,所有的這些積極的嘗試,都和此次中央‘大部制’改革有著驚人的吻合!因此,海南作為全國的經濟特區,在解放思想、先行先試,特別是在行政體制改革中邁出了特殊的第一步!”

特區之“路”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海南洋浦經濟區在深寂多年後再次備受矚目,站在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制高點上,將成為北部灣合作的“橋頭堡”,成為背靠華南內陸,面向東南亞的區域航運和物流中心,海南的系列工業發展規劃也將再次從這裡起步。

那麼,面對新一輪的改革,特區海南,路在何方?

羅保銘省長認為,除了在經濟發展方面依然要站在國家對外開放的戰略新層面上之外,仍然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他透露,2008年5月,在海南省的省委全會上,幾個問題將被提上日程。

一個是省直管市縣的體制改革,一個是農墾管理體制改革,一個是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下放管理許可權的改革。

“當然,機構管理體制改革不是以少設一個部門為目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務是轉換職能、避免扯皮、提高辦事效率,使政府真正成為一個依法行政的服務型政府,使海南的機制體制在運作中真正能夠更凸現經濟特區的‘特’字,發揮特區的體制優勢”。

“説到特區的‘特’字,我們也一直在思考,理應為國家做一些貢獻。如果海南農墾體制下放取得成功的話,對全國農墾體制改革必定是有積極借鑒意義的”。談到農墾體制改革,羅省長意味深長。

擁有全省1/4土地、1/8人口的農墾,管轄權即將從中央下放海南地方,這場創新性的改革即將在海南拉開帷幕。

“通過管轄權下放地方管理,不僅可以推動在管理和經營體制的創新,而且有利於農墾人輕裝上陣,更好更快地發展”。

集中全力解決“民生”也是未來海南發展的基本目的。“兩免一補”、 免費義務教育等舉措已在全國率先推行;全民醫保2008年也將在海南全省推開,67萬農墾人將率先走入城鎮醫保行列,在全國首開先河;2008年5月,海南還將在住房保障等方面做大膽嘗試……。

羅保銘省長還透露,國家剛剛批准將給海南進一步擴大旅遊免簽國,同時,還將在海南開放建設免稅商店的特許。

“無論是自身進行深化改革還是實踐探索,總之海南都有責任在新一輪開放中進一步體現海南的‘特’字。海南,永遠不會和別的省來比總量,我們比的是特色!”

“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生命線,破壞環境就等於破壞生命力。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發展的條件,更是發展的目的。海南是國家的一塊凈土,保護髮這塊凈土是為全國人民肩負的一份責任!”

羅保銘,將讓這份責任伴自己前行。(閆昕霞 韓琳)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 戴凡文章來源: 中國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