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甲板就是家裏的會客室。
楊老三夫婦倆將腌好的魚挑到市場上去賣。
Δ魚兒進了“迷魂陣”Δ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跨越湖南、湖北兩省,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人稱“八百里洞庭”。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圍墾,現在的洞庭湖已被分割成許多大小湖泊,由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大通湖組成。在面積最大的東洞庭湖岸邊,是湖南省岳陽市,那裏的岳陽樓因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西元989-1052年)所寫的散文名篇《岳陽樓記》而著名。
東洞庭湖與長江貫通,水域廣闊,河汊縱橫交錯,塘庫星羅棋佈。漁業資源極為豐富,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楊老三説,在洞庭湖打魚最興旺的時候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就用傳統的撒網捕魚,一天能打到二三百斤!”那時候漁民的年收入能達到5萬元左右。
在岳陽市的洞庭湖邊,可以看到一些灰色的六層居民樓,那是在九十年代建起來的捕撈新村。住在這裡的漁民,過去或是住在船上,或是住在岸邊簡陋的平房裏。現在一些不再去打魚的老年人,白天就坐在樓下打牌、閒聊,過著悠閒的日子。
正是洞庭湖豐富的水産資源,和近些年市場經濟大潮的吸引,大量像楊老三這樣的外省漁民也紛紛來到這裡捕魚。據統計,近些年在高水位的捕撈季節裏,最多時有來自周邊七個省市的一萬多漁民在洞庭湖捕魚,年捕撈量達15萬擔(1500萬斤)。
在人們日漸富足的同時,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在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漁民和無限增加的需求量,使有限的自然資源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部分水利設施對回遊性魚類上溯通道的影響,洞庭湖的魚類資源近年來在逐漸減少。
為了想盡辦法打到更多的魚,一些人開始放棄傳統的捕魚方法,用電網、迷魂陣等有害的捕撈方法來捕魚,在冬季甚至有人用幹湖的辦法竭澤而漁。這給洞庭湖帶來了更加嚴重的破壞。
説起迷魂陣,楊老三顯得有些尷尬:“當了二十幾年漁民,看著用迷魂陣把小魚都撈上來了,心裏也不是滋味,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但是,你不用迷魂陣,別人用,人家打的魚就比你多。要想有足夠的收入,只好也用起迷魂陣了。”
洞庭湖的漁民們都有切身的感觸:近幾年魚是越來越少了。現在,楊老三做腌魚用的,有些是自己在湖裏打的鮮魚,但有時不夠也只得買外省的魚來做。文:侯若虹 圖: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