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日,陜西咸陽彬縣大佛寺石窟。中國網圖片庫 彭華/攝
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22日(北京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原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産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得確認,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世界遺産數量增至47處。其中西安就有6處,他們分別是: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
絲綢之路是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6世紀期間,古代亞歐大陸間以絲綢為大宗貿易而開展的長距離商業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動脈,是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
2014年4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在其公佈的《評估報告》中對此次申報的重要意義作出了闡述:“三個締約國進行跨國界提名是將絲綢之路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7年多合作努力以及更多年調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顯而易見,這些首次申報的遺産將為未來絲綢之路的系列申報奠定基礎”。
2013年3月4日,國家文物局公佈了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原為“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跨國申報世界遺産項目遺産點名單,共33處。名單中確定中國有22處遺産點、哈薩克有8處遺産點、吉爾吉斯斯坦有3處遺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