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高了
從“牡丹花”到“防偽標”
資料顯示,1949年以前,中國民間的婚嫁習俗一般沿習舊制。聯姻的關鍵不是男女當事人同意,而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那時的婚書上介紹人、主婚人、訂婚人、結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寫出來。有的還要寫清楚訂婚或舉行婚禮時的飯莊,各種名稱排了長長一串。
芝罘區婚姻登記處蒐集的結婚證書裏面,從最初的一張獎狀大小到現在巴掌大的一個小本本,印刷也越來越精美,越來越好保存。用賀主任的話説,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結婚證越來越規範了,品質也越來越高了。”
在賀主任提供的一堆結婚證裏面,有一份1958年的結婚證。除了和平鴿圖案,稻穗、棉花也是當時結婚證上的主角,這反映當時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進入“文革”時期,結婚證圖案比較簡潔。下面是向日葵和大紅雙喜字,上面是國旗國徽,證書上印有《毛主席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