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空襲加沙傷亡千余人 引發多國民眾抗議[圖集]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2-29 發表評論>>

  12月28日,加沙地帶南部拉法附近的儲油倉庫和藥品倉庫在以軍空襲中被擊中起火。當日,以軍繼續對加沙地帶實施空襲。以色列戰機從27日開始向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迄今已造成至少271人死亡、900多人受傷。加沙急救機構稱,這是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新華社發

  12月28日,爆炸引起的濃煙從加沙城騰空而起。當日,以軍繼續對加沙地帶實施空襲。以色列戰機從27日開始向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迄今已造成至少271人死亡、900多人受傷。加沙急救機構稱,這是自1967年中東戰爭以來以軍襲擊所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新華社發

新華網耶路撒冷12月27日電 新聞分析:以色列為何狂轟加沙?

記者 黃恒 鄧玉山

以色列軍隊當地時間27日上午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190多人死亡。這次襲擊發生在猶太教安息日期間,可謂出人意料。但另一方面,此間分析人士和媒體早已料到,在明年2月以議會選舉前,以軍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不可避免。

從直接原因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持續不斷的火箭彈襲擊是導火索。本月1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到期,雖然埃及方面從中斡旋,但雙方沒有就延續停火協議達成一致。自19日至26日約一週時間裏,哈馬斯向以南部地區發射了200多枚火箭彈和迫擊炮彈,雖然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但讓以居民産生嚴重恐慌。這種恐慌進而轉變為對以政府的不滿,民調中主張進攻加沙地帶者所佔比率迅速增加,達到近50%;要求主張談判政策的國防部長巴拉克下臺的聲音不絕於耳,迫於內部壓力,以內閣不得不批准對加沙地帶採取軍事行動。

從深層原因看,襲擊加沙地帶是以內部各政治勢力在選舉前角力的結果。儘管他們都知道,動武存在風險,但權衡利弊後,他們又從不同出發點判斷,打是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於是紛紛支援動武。

站在執政黨前進黨的立場看,打是選舉形勢所迫。根據25日公佈的最新民調,如果現在舉行選舉投票,以利庫德集團為首的右翼黨派將以12席的較大優勢擊敗以前進黨為首的左翼政黨,而且與此前民調相比,前進黨的支援率近一個月來呈連續下滑趨勢。為了穩定選情,一直以來相對溫和的前進黨主席、外交部長利夫尼近來口風強硬,甚至公開宣稱若在選舉中獲勝,將推翻哈馬斯政權,並於26日在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會談時拒絕了埃方要求以方保持克制的建議。

同時,就執政聯盟而言,早打顯然比晚打更有利。因為從軍事角度分析,以色列即便重新佔領加沙地帶,也不可能制止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只能試圖在短時間內重創哈馬斯,使其回到談判桌前。越早動手,越可能在選舉前達成這一目的;越晚動手,越可能被哈馬斯拖住,從而在真實戰場和選戰中都失去主動權。

從反對黨利庫德集團的角度看,打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如果以軍行動能夠制止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那麼一直以來主張對哈馬斯使用強硬手段的利庫德集團就可以將功勞歸於自己,在選戰中得分;如果以軍行動不利,甚至陷入2006年以黎衝突時的糟糕局面,則可以把責任推到執政聯盟一邊,利庫德集團也不會在選戰中失分。

而對過渡政府總理奧爾默特來説,鋻於他已不可能在幾十天后的選舉中勝出,攻打加沙地帶可以説是他為自己政治生涯正名的最後一次機會,若失敗,結局不過是走人;若成功,他可以借此洗刷以黎衝突的“污點”,還可為利夫尼留下些“遺産”。

正因如此,儘管一些專家警告説,哈馬斯的實力已比兩年前有顯著增長,以軍進攻可能要比想像中困難,而且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但以色列朝野還是在新年到來之前便在進攻加沙地帶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但這局棋能否按照他們的思路走,接下來還要看哈馬斯的反應。

以軍繼續對加沙實施空襲 引發多國民眾抗議[組圖]

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強烈譴責以色列空襲加沙[組圖]

以軍空襲加沙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傷亡[組圖]

以軍空襲加沙已至少造成271人死亡[組圖]

以色列為何狂轟加沙 痛下殺手原因面面觀

空襲並不能解決問題 可能引發出更多暴力

巴以衝突大事記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責任編輯: 戴凡文章來源: 中國網綜合消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