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美國兩大總統候選人的家[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1-03 發表評論>>

  奧巴馬的家位於格林伍德大道5046 號,這裡已成重點保護對象:5 輛警車和若干輛無標誌的特勤汽車,分佈在記者能看到的西、南、東三個方向,警員和特工至少有10 人.

  奧巴馬家是一幢單門獨戶式紅磚樓房,下面被綠樹捂得嚴嚴實實,只有上面露出一小部分:斜屋頂

  麥凱恩公寓:看不到守衛者

  由於行程由西向東,記者首先探訪的是麥凱恩的家。當然,他和富婆兼美女(儘管已經年過六旬)妻子辛迪擁有的那麼多房子記者不可能一一走遍,只能選擇他們的主要住處:位於亞利桑納州菲尼克斯(即鳳凰城)市區的一幢高檔公寓;他們一共花466.68 萬美元買下兩個單元。

  公寓的地址是駝背路2211 號。駝背路是菲尼克斯市東西向主幹道之一,要找到並不困難。不過這條路分東西兩段,兩頭都有2211號。記者先找的是東段。“應該就在這一帶。”一位當地人告訴記者,“因為這附近都是有錢人的房子,越往西去檔次越低。”

  最大的麻煩是這裡的烈日——儘管已到10 月下旬,但天空中的赤日炎炎還是讓人不堪消受。在舊金山這樣涼爽宜人的城市,步行半小時是件很愜意的事;而在菲尼克斯,如果在沒有遮蔭的馬路走上二三十分鐘,你很可能就會中暑倒地。難怪當地人幾乎動輒開車,街上很少看到行人。記者向旅館的韓裔老闆問路,他也只懂得報出車程。

  有人曾説,來自鳳凰城很恰當地道出了麥凱恩擅長絕處逢生的本事。記者的感想是:甭管最終你能否“重生”,在這裡“浴火”是必然的。當地居民也承認,亞利桑納是全美皮膚癌第一高發區。

  菲尼克斯還有一個特點:和西鄰南加州一樣,這裡墨西哥人的比例也很高,所有公共設施的説明大多為英西雙語對照,在旅館房間收看到的電視臺很多都講西語。

  記者坐車來到駝背路與24 街交叉的路口,見24 街路邊一幢玻璃幕墻大廈與網上看到的圖片外形無異,不由得心頭一喜。繞著大廈走了大半圈,入口終於找到。裏面的保安人員解釋説,這裡是一家保險公司的寫字樓,並非麥凱恩的公寓。不過好心的他也給記者指了路—就在一兩百米外的另一條街。顯然網上那些圖片搞錯了。

  按他的指點,10 來分鐘後記者終於看到這幢漂亮的公寓樓。它和外面的馬路隔著車道,以保證相對的清靜和隱私。車道旁豎著一塊落地式高檔路牌,上面用燙金圖案和文字標注著公寓地址:“駝背路2211 號”;兩邊種著棕櫚樹。

  大樓共有12 層,頂樓為大挑高式結構,底層和地下都是車庫。記者沿著車道斜坡走上去,路上沒有看到任何明顯的保安措施,大樓入口處有一噴水池。記者推門進去,沒看到保安人員,於是徑直走向坐在大堂辦公桌後的物業管理員。

  這位叫史蒂夫的小夥子一聽記者説明來意,就禮貌地解釋:“對不起,我們不能就麥凱恩參議員的任何事接受媒體採訪,這是上面的規定。您要在外面拍照我們管不著,但在裏面請不要拍照。”

  這也在意料之中。不過趁他接電話之機,記者悄悄按了下快門,拍下了大樓電梯間的樣子。沒機會一睹麥宅,但從大堂和外觀看,這幢公寓檔次雖然不低,似乎也未達到奢華的地步。

  出來的路上,碰到剛才進樓的一對中年男女。他們是來看望朋友的,居然都不知道麥凱恩就住這裡。記者給他們留了名片和電話,讓他們問問朋友是否願意聊聊她的鄰居,不過至發稿時,記者一直沒有等到電話。

  在邁阿密見過奧巴馬後,第二天記者往西北遠上芝加哥。住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尋找他的家。

  奧巴馬的家位於格林伍德大道5046號。這一帶雖然距名校芝加哥大學不遠——沿著格林伍德一直往北就到芝大,卻屬於治安名聲不佳的芝加哥南區。

  向幾位當地人問了路,記者乘坐著名的高架鐵路“綠線”,在第51 街站下了車。出站後馬上就能感受這裡的危險性:外面有三三兩兩的黑人青年在閒逛、打量行人。

  由於胸前挂著相機,記者退回站內。這時又有一位中年的黑人婦女上前問:“你會説英語嗎?”得到肯定回答後,她拿出一張標著5美元、貌似食品券的紙條,好像想兜售給記者。“你別去惹人家!”檢票處的黑人胖大姐向她喝道。“好好好,你是老闆。”那位中年女子訕訕走開。記者向那位好心的大姐打聽。她證實説:“這裡是不大安全。偷東西、搶劫的都有,還有打槍的呢。你要當心一些。”她告訴記者,在門口坐15 路車,就可以到要找的地址;她以前不知道那裏就是奧巴馬的家。

  15 路車來了, 記者謝過檢票大姐上了車,問司機師傅應該在哪站下。和大多數美國公交車司機一樣,這位叫阿歷克斯的黑人小夥也很肯幫忙。“那個站現在不能停,我會讓你就近下車。”一聽説記者從中國遠道而來,找的就是奧巴馬的家,他一直開到離奧家儘量近的地方讓記者下車,並介紹説他在奧巴馬沒有競選總統時就認識他了,也和他握過手,儘管彼此不很熟悉。

  記者下車剛拍了第一張照片,前面警車中就出來一位穿黑色防彈衣的黑人女特工,説:“這兒不能拍照,要拍只能到對面鐵欄杆後的指定區域。你去問那輛警車上的警察和特工。我們也不接受採訪,要採訪得打華盛頓美國特勤局的電話。”她旁邊站著一個穿制服的芝加哥當地警察。

  記者過了馬路,沿著鐵柵欄走到另一輛警車附近,一位穿套頭衫的壯實特工就微笑著向記者説了幾條規矩:不能再往前,不能拍周圍的保安措施,特工不接受採訪。“至於我們的CPD(芝加哥警察局)同事是否願意接受採訪,你得問他們自己。”説罷他指指旁邊穿深色警服的一個警察。對方搖搖頭,説:“我也不接受採訪。”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責任編輯: 趙娜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