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讓中國難忘的五個瞬間——專訪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8-04 發表評論>>
 1952年7月29日,參加第15屆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赫爾辛基後,在奧運村舉行升旗儀式。後面隊列前排右起(前四位)依次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黃中、代表團團長榮高棠、代表團副團長吳學謙和何振梁。

    1952729日,參加第15屆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赫爾辛基後,在奧運村舉行升旗儀式。後面隊列前排右起(前四位)依次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黃中、代表團團長榮高棠、代表團副團長吳學謙和何振梁。

 

“五星紅旗在奧運會上空升起就是勝利。”

2008年7月初,北京因連日多雨而未像往年同期那樣炎熱。在朝陽公園內何振梁的工作室裏,我們重新翻開那些定格在歷史上的經典瞬間,也打開了這位一生獻給奧運事業的79歲老人盛滿奧運往事的記憶匣子。

“這是在1952年到達赫爾辛基的當天中午,我們在奧運村舉行了入村升旗儀式。”看到第一張照片,何振梁立刻脫口而出。儘管時隔50多年,他還是一一指認出照片中能看得清的每一個人。

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奧運會,也是何振梁個人第一次接觸“奧運”這個新鮮事物。

在舊中國,政府對發展現代體育很不重視,曾于1932年、1936年和1948年三次組團參加在洛杉磯、柏林和倫敦舉行的奧運會,均全軍覆沒,絕大部分項目在初賽即遭淘汰。中國人也因此曾被外國人在報刊漫畫中譏笑為背回“大鴨蛋”的“東亞病夫”。1948年倫敦奧運會時,隨同的國民政府官員在奧運會閉幕後到他國遊山玩水,剩下大部分運動員連回國的路費都沒有,最終幸得當地熱心華僑資助,才不至於流落異鄉。

“當時對奧運毫無認識,什麼也不知道。”何振梁説。他自1950年從上海震旦大學電機係畢業後,因法語特長被選調至團中央從事外事工作。那時,團中央兼管全國體育工作,赴赫爾辛基奧運會的體育代表團團長即由團中央書記榮高棠擔任,副團長是團中央軍體部部長黃中和國際聯絡部副部長吳學謙。22歲的何振梁擔任隨團翻譯工作。“就是一個小幹部”,眼前的老人微笑著説。當時的他未曾料想,此次芬蘭之行竟成為後來他一生結緣體育事業的開始。

通過臨行前的動員報告會,何振梁才得知,國際奧會一些委員藉口中國局勢不明,拒絕承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合法地位。經過我國以及蘇聯、東道國芬蘭等國一些正義人士的不斷努力和爭取,國際奧會于奧運會開幕前兩天才決定向中國發出邀請。周總理作出指示:“只要五星紅旗在奧運會上空升起就是勝利。”

經過幾日的緊急準備,中國代表團乘坐幾架小飛機從北京出發,日夜兼程地趕赴赫爾辛基。那時的空中交通沒有今天這樣迅速便利,經停烏蘭巴托、伊爾庫茨克、莫斯科等一站又一站後,代表團終於在奧運會閉幕前五天抵達赫爾辛基。此時,賽程過半,足球、籃球等多個項目都未能趕上比賽,唯有游泳運動員吳傳玉一人參加了100米仰泳預賽,可惜也遭淘汰。

但是,無論如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終於在奧運會上空升起,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次。

“它的重要意義在於:新中國來了!”何振梁的話音堅定有力。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責任編輯: 楊楠文章來源: 中國網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進入論壇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