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庫茲涅佐夫上將”號航母 [資料圖片]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上將”號航母 [資料圖片]
財大氣粗的美國尚且如此,法國無疑更要精打細算。雖然後者也曾經是老牌海軍強國,但現在每年的軍費比美國整整小一個數量級,因此有了與英國合作的需要。
早在1999年,法國就曾向英國尋求合造下一代航母。但由於此前法國自己建造的“戴高樂”號耗時良久,造價飛漲,法國雖然明知需要下一代航母,卻遲遲無法從軍費盤子中撥出足夠的額度。合造航母,不僅可以與英國分擔研製費用降低各自的建造成本,還能擴大同一型航母的建造數量。
對此,英國較為慎重,因為雙方在合作研製裝備方面曾有過教訓——起初合作時都是真心實意,但研發建造過程耗時耗資巨大,彼此又有不同的作戰需要,所以最終導致雙方在一些項目上“分道揚鑣”。因此,英國一直都在獨立進行航母的前期論證,直至2005年選定了泰利斯公司的方案。這期間,法國于2004年與英國達成一致,在英國方案的基礎上共同研製新航母。
實際上合作建造航母會涉及到複雜的技術困難——英法兩國使用的艦載機不同,航母的定位不同,甚至艦載武器也不相同,航母的設計遷就一方,就可能影響另一方的使用。法國人一向心高氣傲,當年在戰鬥機問題上寧願撇開歐洲其他國家也一定要自己搞一型“陣風”式戰鬥機,如今卻能夠容忍基於別國方案來合作建造航母,説到底,還是出於財力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