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兒子和孫女的時候,田振東、丁淑惠兩位老人經常會一起細看他們的全家福。(《武漢晨報》供圖)
海選女兒有親情適應期,三年後滿意者可得房産一套
在“5強”當中,一個是大學教師,有節假日,和教授夫婦有共同語言,一個從事房地産行業,自己有大房子住,“至少對老人房子沒想法”,而另外三個和教授夫婦一樣急需親情關懷。
“他們覺得還可以,和想像中差不多。”丁淑惠説他們有的單身,有的離異、孩子判給了父親,而且現在都沒有父母。而在田振東看來,其實5人當中已經有1人被排除在外,“有個人身體相當不好,不適應”,“我想在沒有建立感情前還是可以選擇的吧”。
田振東透露,現在他們心目中已有比較明確的人選,只是暫時不適合公佈,“等等再説吧”!
“雙方共同生活3年,如彼此適應,將贈送三室一廳房産一套”,在徵女兒的材料中,教授夫婦如此寫道。
在夫婦二人看來,感情不是物質,應該有個積累、培養的過程。“3年是個比較合適的時間,經過3年磨合,感情自自然然地就來了”。
對於這種需經過試用檢驗的親情,夫婦倆沒有太大的把握,但除此之外夫婦倆沒有更好的辦法,“從來沒見過面的人,突然在一起大家會很陌生,這就好像介紹兩個小孩談戀愛,總要有一段時間的接觸,相處得好,水到渠成,相處不來只能拜拜。”
有人質疑教授夫婦以房産為誘餌徵女兒,太過物質化、低俗化
夫婦倆都希望女兒能跟他們住在一起,“我們年紀大了,隨時都會出問題,希望有人能在身邊照顧。”
“以房産為條件徵女兒太物質化、低俗化,很多人説我們是以房産為誘餌”。對於房産寫進徵女兒合同,夫婦倆有自己的考慮。田振東説他和老伴認為,不排除極個別人是為了房産而來,但相信大多數人不是。“重慶那例徵兒女的,就寫了房産,只有1年試用,而我這個是3年。”
“如果有人真成了我女兒,有了感情,房産自然是她的,即使有人是為了房産而來,付出了愛心當然要求得到回報,向雷鋒學習是好事,但我們不能讓雷鋒吃虧,而且我們走後,對女兒而言,房子是個精神的寄託。”
武漢一從事房産開發的人士估計:“解放路地處漢口繁華地段,按現在的市場行情,近100平方米的房産價值在40萬元左右。”
而對於兩位老人現在每月5000多元的收入和已有的積蓄,老人既沒想過這些,也沒把它寫進徵女兒的材料中。“我們還有兒子,不能不管,不過,這些錢財死了也帶不走,如果女兒孝順,多給一點也無所謂。(應當事人要求,兩位老每人平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