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親情而不得時,非血緣關係成了一種選擇”
丁淑惠説,他們至親是姐姐、姐夫和三個侄女,曾有人建議他們在三個侄女中過繼一個,但夫婦倆都説沒考慮過。“她們有父母,不缺乏父愛、母愛,她們都成了家,有各自的父母、公爹、公婆和子女,各人都有自己的問題。”
侄女很孝順,説只要需要都會來,“但我們那裏天天有事情,等他們來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在了”。對於他們徵女兒的想法,侄女也很支援。“現在不算老,等到80歲的時候再考慮這個問題就晚了”。
田振東説,他們徵女兒的想法源自網路,很偶然。“網上有很多類似的報道,北京、成都、廣州都有人這麼做,還有不少人成功了”。
“我們徵女兒不是讓其做保姆、不是希望養老,而只是希望能有人送終,找個感情寄託。”田振東説,“自己和老伴現在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物質生活不是問題。”“我們有錢,可以進豪華養老院,但那裏沒有親情”,在兩位老人看來,遠在加拿大的兒孫就像井中的月亮,夠不著,“死的話,回來都來不及”。
在丁淑惠看來,老伴田振東的身體已大不如前,而自己腿不怎麼好,心臟也有點問題,“人上年紀後,很容易生病,死在家裏都沒人知道。老人希望能有個人像女兒一樣,時常陪在身邊聊聊天、逛逛街,萬一有什麼事情也有個照應。
對於未來的女兒,老人要求“單身、無父母、無家庭負擔”。“這樣的人單純,容易産生感情,如果有前夫,有孩子,一大堆的人那就不好辦了,很多事情剪不斷,理還亂”。丁淑惠説,他們並不反對女兒成家,“一旦成了我女兒,我還要幫她找女婿”。
103人應徵做教授夫婦女兒,選拔就像“超女”PK賽
如今,老人家裏的衛生、雜事都是由鐘點工和保姆來做。在老人看來,請保姆最多只是雇傭關係,沒什麼親情,而若是自己的女兒,一旦産生了感情,比保姆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報名的熱情超出我們想像”。2006年12月26日,丁淑惠、田振東夫婦徵女兒的消息被放在了武漢一家報紙的頭版。從那一刻開始,該報紙的熱線電話就沒停歇過。26日當天,數百個電話打進了報社,而當場表示願意認教授夫婦為父母的就有78人,而到了27日,表達這一願望的人增加到了103人。“人實在太多,我們不得不提前結束報名,該報社的記者説。
“19歲時,母親走了,1978年,父親也去了。一到過年過節,看到別人一家團聚,心裏特別難受。我各方麵條件都不錯,不需要教授養我,我可以寫下保證書,將來不需要遺産,我只需要一個溫暖的家”,有人在報名信中寫道,而更多的人表示:不要房産,可以寫下保證書。
“她們像超女選拔一樣,首先選出‘20強’,然後20進5,然後5進4……”一位關注此事的武漢市民戲稱。由於事情的影響太大,許多市民都參與了進來,“不是我一個人在挑,市民和媒體太熱情了”。
28日,“20強”被市民選了出來,29日“5強”出爐,30日,“5強”和教授夫婦倆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