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球: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吳曉球 | 時間:2019-05-16 | 責編:蔣新宇

(中國網記者蔣新宇)2019年5月1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人大新聞學院協辦的“全媒體時代的智庫建設與戰略傳播”圓桌論壇成功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出席論壇並致辭,人大國發院執行院長嚴金明主持了論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參事室、軍事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央黨校報刊社、中國日報社、光明日報社、中國網等智庫、學界、媒體的近20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中國智庫如何提升思想創新能力”以及“全媒體時代智庫如何做好戰略傳播”這兩大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吳曉球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以下內容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在此次論壇上的脫稿致辭實錄。根據吳曉球教授現場致辭整理。

各位專家學者、智庫精英、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歡迎各位專家的到來。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 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極為複雜的新形勢新任務,這對我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歷史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這對我們智庫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個民族的復興,經濟發展是基礎條件。當經濟還處在落後狀態,當人民還吃不飽飯的時候,我們談不上什麼復興,也談不上自信。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在四十年中把一個貧窮落後封閉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正在走向現代化、邁向小康、不斷開放、越來越自信的國家,這應該説是人類歷史的奇跡。

前些天,我會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潘迪安先生,他是一位印度人。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他始終覺得中國這四十年來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是一個謎,他始終解不開這個謎。他問我:”為什麼四十年前中國的落後甚于印度?但四十年後,印度顯而易見地落後於中國?”我從四個方面回答了他的問題:

首先,中國奇跡的出現得益於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徹底打開了中國人民百年以來的精神枷鎖,奠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思想路線,開啟了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事業。小平同志站在歷史的高度,站在人類命運的高度,以一種極大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大無畏的勇氣解放了我們的思想,打開了中國人民百年以來甚至更長時期以來的精神枷鎖,使中國人民迸發了無限的創造力,進而奠定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正確方向。

第二,中國共産黨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總結、思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始終把人民的利益和經濟發展放在首要位置。世界上各個民族對本國政治架構的選擇都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探索,我們現有的政治架構是中國人民的選擇,符合中國國情。我們既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無論是經濟建設、社會治理還是國家治理的成功經驗,同時我們也必須要考慮中國社會的歷史實踐、社會環境,應該説我們成功地走出了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國沒有擴張的野心,我們只是完成自己的使命,把中國人自己的事情辦好。

第三,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可能有些西方國家不認同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我認為,這要放在一個特定的條件下看。市場經濟沒有一個完全固定的模式,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沒有,需要根據不同的目標適度進行宏觀引導。更為重要的是,市場經濟的精髓就是競爭中性、政策中性,對所有經濟主體一視同仁,這就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我們不斷地在尋找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邊界。不能過分誇大政府作用,同時也要極大地看重市場作用,這些都是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市場經濟規律。

第四,中國人勤奮好學,中國的勞動力素質和創新能力都在不斷提高,推動著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上很多國家之所以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創新能力不足,勞動力素質跟不上。比如南美的阿根廷、巴西,上世紀初阿根廷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巴西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經濟呈現蓬勃發展趨勢,但是他們都停滯了。中國高等教育在提高勞動力素質和推動創新方面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大學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師、技術人員、管理者,使得中國現代化工業進程得到有效保障。華為靠我們自己達到今天的成就,中國航空航太事業也是靠自己的工程師,不是靠別人。中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為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培養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

當前,中國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歷史關鍵時期,我們受到外部的遏制特別嚴重,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預估和研判。中國要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發展道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堅定地走依法治國的道路,這是過去四十年來中國成功的經驗。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的經驗,沒有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閉關鎖國永遠成就不了偉大的國家。中國要成為現代化的國家,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首先必須是法治的國家,要讓我們的老百姓也讓外國人對中國有穩定的預期。穩定的預期來自於堅若磐石的法制。

對於國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我們的智庫和媒體要站在歷史的、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以及中國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的高度,客觀理性思考,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我們要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思想,加強智庫的思想創新與戰略傳播力,使得中國智庫真正成為國家思想崛起的核心支撐力量,為人類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再次歡迎大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