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在中美正式建交4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協辦的“中美關係與公共外交40年”圓桌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網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可金教授,他表示:
其實我不大喜歡用貿易戰來描述,因為今天中美的貿易當中的很多問題是屬於貿易摩擦。貿易摩擦有雙方打牌的問題,也有事實上更多的是國內經濟治理的問題。也就説不管美國是不是要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摩擦,中國都要適時地根據中國的發展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的調整。這是在十九大當中我們就明確了中國要從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
我們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就確立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一個很大的工作。其中經濟部分是核心的部分,也就是重新梳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如何發揮市場的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我們中國今天面臨的最大的機遇是來自於數字化時代到來的這麼一個機遇。中國在今天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我們擁有了最多的數字技術的人員和工程師,有了最基礎最為雄厚的數字産業。未來的産業形態都要跟數字世界相連接。
在連接的過程當中,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世界資本市場也看好中國的數字經濟和未來的數字産業。所以配合中國從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這樣一個轉變。中國一方面要做好“三退一降一去一補”的工作,要讓原來的比較優勢或者是利潤比較低的粗放的經濟産業,要進行收縮,或者是進行産能的轉移轉換,同時要為創新創業,為數字經濟創新經濟的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空間,這就需要在宏觀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政策、競爭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上進行一些深刻的調整,包括智慧財産權。
現在美國希望能夠在新的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的創新驅動的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擁有主導權,來起草未來的經濟發展的規則。中國也是規則的重要的一方。美國希望中國要納入美國的體系,所以對中國提出了140幾項關於政策改結構改革的要求。在這其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是中國本來就想做的。所以不管美國是不是對中國施加影響,或者是通過其他的方式對中國施加壓力中國都要做,只不過中國不會按照美國所撰寫的版本,以美國所制定的劇情去進行改革,中國只能按照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從中國的長遠的發展要求,從我們兩個100年的奮鬥目標的角度,去確定我們的發展規劃和路線圖。
而美國毫無疑問希望修改我們的路線圖,所以這是兩個國家戰略的競爭,不僅僅是某一特別的國家利益的競爭,所以在問題上,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原則,頂住美國的壓力,捍衛好我們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合法的權益,同時也要順應世界歷史或者時代發展的要求,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推出一整套中國今後發展的戰略和具體的改革舉措,我覺得大家不要著急,我們要耐住性子。所以我們對改革不要著急,儘管大家有很高的期待,但是只要按照我們的節奏往前走,我們的將來一定是光明的。(記者 王琳)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