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仕政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魏欽恭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助理教授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包含著眾多新概念、新表述和新要求,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心繫農業農村農民的國家情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歷史擔當。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對鄉村振興提出的歷史任務和總體要求,是新時期開展“三農”工作的頂層設計,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産黨解決“三農”問題的堅強決心、堅定信心和戰略定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後更加深入全面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部署。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將發展農業、造福農村、富裕農民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三農”工作取得了歷時性的巨大成就。《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的制定確立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四梁八柱”;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實現。
在歷史成就的基礎上,十九大報告為中國廣袤農村發展和億萬農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擘畫了新坐標、描繪了理想藍圖。
一是提出了農業農村發展的總體要求。鄉村振興戰略包含著一系列的目標和發展要求,報告將新時代農業農村的發展要求概括凝練為二十個字,即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五個方面環環相扣、各有側重,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
第一,産業興旺是前提。習近平曾強調,“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産業興旺了,農村才能發展,農民才更願意從事農業生産。
第二,生態宜居是基礎。建成山青水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農村才更有吸引力、農民才更有歸屬感、農業才能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的辯證關係要求將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第三,鄉風文明是內涵。“倉廩實而知禮節”,鄉風文明要求農村的發展要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對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和精神風貌,為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安定團結、和諧有序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引領。
第四,治理有效是保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方式、利益訴求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轉變。有效滿足民眾各項訴求,積極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成為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要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民的參與途徑更加多元廣泛,農村的治理基礎不斷夯實、治理水準不斷提升。
第五,生活富裕是關鍵。中國要富裕,農民必須富裕;中國要富強,農村必須富強。解決好農民增收生活富裕的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任務,是做好農村工作的根本和關鍵。
二是確定了解決“三農”問題的主攻方向。報告從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對今後一段時期內如何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指出了主攻方向,系統全面、邏輯清晰、言簡意賅。其中土地承包關係問題、農業現代化問題和農民就業增收問題又是重中之重。
首先,報告明確了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一重大制度安排為億萬中國農民吃下了定心丸,讓農民更有安全感。
其次,重視農業現代化水準的提高,著力補齊短板。報告強調,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制度導向,將使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項資源更多向“三農”傾斜,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水準提升。
再次,農民就業增收的有效途徑更加廣泛多元。通過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使産業鏈延長和前後延伸,讓農民不僅能夠通過種養業增加收入,而且能夠通過農産品加工業、休閒旅遊業等二、三産業分享和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同時,産業鏈條的延伸,也為農民實現在地化就業、規模化就業提供了現實可行路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將打破以往産業隔離的邊界,通過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業生産的不同環節滲透和擴展,將對農民增收和就業帶來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將重塑農村的利益和生活共同體。
三是部署了扶貧攻堅的具體任務。鄉村要振興,農村脫貧自然是題中要義。十八大以來,在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的基礎上,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扶貧格局,進一步深化和創新了精準扶貧理念。
所謂“大扶貧”就是要將扶貧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偉大的歷史格局之中來看待,要有上下同心的格局、部門合作的格局、地區協作的格局、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格局。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別無他途,絕無退路,必須攻堅克難,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這也為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設定了硬任務,即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行百里者半九十,習近平同志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還需要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坐標已繪就,重裝再出發,企足而待,鄉村振興之路就在腳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