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智庫中國 > 2016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團:從交談中去理解中美關係新趨勢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琳 | 時間: 2017-04-11 | 責編: 王琳_觀點

    4月9日晚,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團成果報告會,即“人大重陽系列講座第83期:赴美調研歸來看‘習特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趙錫軍教授,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教授,人大重陽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陳晨晨等調研團成員在會上做專題演講並回答了相關問題。近百位學術界、相關部委和媒體人士參加了講座。

    4月2日至6日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團在華盛頓密集會見了包括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ilson Center)、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等多家著名智庫的頂級專家與經貿人士,並在丹佛大學召開了“中美關係與全球治理”的智庫對話會,就“習特會”、“一帶一路”等熱點話題深度交流。回國後,調研團成員第一時間與國內各界分享了此行對於中美關係和“習特會”諸多熱點的調研成果。

    吳曉球演講中指出,此次調研與美方討論了三大方面議題:全球治理、中美關係,以及諸多熱點話題。他認為,中美雙方應在全球治理方面、特別是氣候保護方面共同合作,使得雙方都不至於承擔過大負擔,但美國不能不承擔責任。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並非像美方想像得那麼艱難,國際化的人民幣對雙方都有利,美方不應該對此抱有敵意,而應以積極態度對待此事。

    同時,中國和美國在産業上並非完全同構、而是具有一定的分工,這決定了雙方在國際貿易上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解決中美貿易逆差的最佳解決辦法並非在於貿易戰,而是進一步的開放彼此的相關市場。建設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是雙方進一步貿易交往的基石。

    趙錫軍表示,通過調研發現,美國智庫界對於中國問題的看法開始出現統一的趨勢。無論是共和黨智庫亦或民主黨智庫,在與中國關係上都表現出強烈的合作願望。中美學界對於中美貿易、中美間投資的關注度逐漸降溫,這與中國轉向內需拉動GDP增長的政策環境變化相關,也與中美關係逐漸走過貿易合作的初期,邁向更為深度融合的合作的階段有關。

    此外,趙錫軍提醒,特朗普作為一個長期家族式統治的商人,有濃重的“一言堂”傾向;美國政府中的很多重要職位也沒有安排,使其有實現“一言堂”的政治基礎,未來中國與其處理關係時可能會複雜化。

    王文談到,在整個訪美期間可以感受到美國智庫界的不少學者對於中國冷靜、客觀處理中美關係的期待,這是他們在對特朗普政府影響漸失的情況下,轉而期望中國可以主動塑造中美關係的表現。

    面對南韓駐華使館一秘的提問的“習特會”問題時,王文表示,特朗普在會談中的言辭是態度轉變的信號,尤其對“一帶一路”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呼籲,其他國家也不妨抓住這個機遇與中國合作,加入“一帶一路”建設,不要被歷史性機遇甩在後邊。

    陳晨晨簡要闡述了自己的感悟。她認為美國新任總統執政上的不確定性不僅是中國難以把握、同時美國人自己也難以理解,因此需要將對其期待放平;此外她也贊同趙錫軍教授的觀點,在美國政府有關貿易方面的內部分歧中最終會是務實派勝出,繼續推進中美合作。

    講座互動環節,主講嘉賓們回答了包括南方都市報、祖國雜誌等媒體與外國駐華使館人士有關中美“一帶一路”合作、“習特會”兩國元首私人關係的相關問題,最後,成果發佈會在輕鬆融洽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