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在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在會上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有企穩態勢,但依然存在一些風險因素,因此要加強政策的配合協調。
首先,當前中國經濟企穩有幾個重要表現:
第一個方面,從增長速度上來看,今年的增長速度比較特殊,前三個季度的增長速度均為6.7%,可能全年還是6.7%,從環比的角度,三季度環比增長1.8%,二季度是1.9%,這兩個數還都體現經濟比較好的狀況,在經濟穩增長的同時,結構在優化,比如第三産業的增加值達到52.8%,消費拉動佔到71%。
第二個方面,三大需求之間有一定的有機協調。投資方面,工業投資,有一種企穩態勢;基礎設施投資保持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接近20%,這個速度還是比較高;房地産投資也相對較好,現在保持在5.8%的合理水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民間投資也挺好,民間投資一到八月份是只有2.1%,一到九月份有2.5%,拉高0.4個百分點,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跡象,消費能達到10.4%,還是一個不錯的增長,出口在全球狀況不好的背景下,我們很難達到一個非常特別的程度。
第三個方面,供給側改革取得了成效。三季度煤炭下降了10.5%,同時鋼鐵、有色、煤炭這幾個方面價格也都呈現了一定的回升趨勢,實際上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整個的狀況在變好。
第四個方面,“一帶一路”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最近杜特爾特訪華,跟中國加強關係,這一點之所以能夠成功,本身就是“一帶一路”戰略重大的成功和效果。體現了市場、資金以及做實事對全球各個國家都會産生相應的吸引力,下一步對一些特殊的國家,比如説新加坡,南韓,甚至包括澳大利亞,這些“一帶一路”相關,也會有更加向好的外交關係。
經濟好轉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經濟中間存在的一些風險因素:
資金還存在一定的脫實向虛,同時人民幣匯率以及資本流動也面臨一定的壓力。針對這些情況應該取得相應的成果,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中國整體的政策應該説還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總體上採取的是“短穩長調”的平衡政策,在這個過程中處理的就是一方面針對全球,全球經濟增長比較低速,全球的貿易增長更加低速,這個時候全球缺少增長點,同時全球也面臨結構調整。中國是屬於既有結構性問題又有週期性問題,但是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所以總的政策需要考慮了幾個角度: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同時加大推進“一帶一路”為主導的對外開放,這中間實際上在實現短期能夠穩增長,長期能夠轉型升級,同時又能夠有利於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的進程。這裡面實際上政策的綜合效應在發揮著一個很好的效果。
有關對策的目標希望“短穩長調”,實現中國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同時要能夠對內對外穩定市場預期。穩定預期的幾個要素就是:經濟要平穩增長,結構要不斷優化,同時要向外界釋放堅定地推進市場化改革,並且中國會堅定地推進對外開放積極的融入全球化的進程。
這麼一來就涉及到幾個具體對策: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釋放總需求,不要因為供給側改革取得一些成效反過來就影響了整個改革進程。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堅定地推進供給側改革,把僵屍企業該去掉去掉,同時把整個過程推向深入,供給側改革取得的成效是為下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提供更好條件。怎麼釋放需求呢?中國有大量的存款,如果過渡到借款消費,將孕育著巨大的消費動力釋放的過程,所以這個時候重點要做一些相關的改革,比如説教育、醫療、養老等,這些方面如果做好了,很多錢都可以用在消費上。
另外,穩固推進“一帶一路”加人民幣國際化。總體上來講中國的“一帶一路”得到了全球認可,再加上“一帶一路”為全球將會創造一個巨大的新動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到“一帶一路”要和人民幣國際化有機結合起來。
還需要注意的是,貨幣政策要保持適度的中性。短期來講不一定要加息,同時強化市場預期,適當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降準來對衝。
拓寬財政的穩增長空間。重點加大對補短板領域的支援力度,拓寬財政空間。
有序的釋放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人民幣的有序升值或者是貶值,是未來的重要政策方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美元加息可能帶來的因素特別值得關注,既需要知道美元加息的實在因素也需要防止大家對美元加息的過度解讀。從長遠來講是一個國家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外匯儲備,但是短期外匯儲備保持一個較高額度還是有利於穩定,在全球低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情況下,要加強海外的資金籌集,在全球進行資産配置,不要簡單的兌換所謂的外匯。
最後,加強政策的協調配合,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加大差別化金融調控的力度,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同時建立虛擬經濟監控體系,抑制虛擬經濟自我膨脹,引導金融創新的自我發展,對金融創新試圖並舉,服務於實體經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