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業界關注的2016“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如約而至,經過幾個月的推選後,一批文化産業領軍人物將從幕後走上臺前。通過這些年度人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可以清晰地觸摸文化産業最新脈搏,把脈文化産業未來發展風向。
回望來路,“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已經走進第五個春秋,這項活動不僅已經成為光明日報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活動,也正在成為中國文化産業界的一個重要品牌。
作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內容,文化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文化産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面對更大的發展壓力。要實現支柱性産業發展目標,必須要有一批有擔當、有作為的文化企業家作支撐。“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推選就是為文化企業家鼓勁,就是要通過盤點一年來文化産業發展的標誌性事件、聚焦文化産業的領軍人物,搭建一個文化産業人士交流與溝通的平臺,進而引領文化産業發展的方向。
翻看歷屆文化産業年度人物名單,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多個文化産業領域代表的身影。這些候選人既有傳統文化企業的領軍者,也有新興文化科技領域的“弄潮兒”;既有“草根”自主創業的成功典範,也有國有文化“巨頭”企業的“掌舵者”,他們在各自産業領域書寫著屬於自己更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夢想。
因此,很有必要通過“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的推選,梳理獲獎的成功文化企業的歷史和發展經驗,盤點一年來文化産業發展大勢,聚焦産業發展難點問題,為未來産業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黨聯繫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把文化領域視為重要陣地,依託在文化領域的社會影響力和特色優勢、資源優勢,廣泛聯繫業內專家、學者、管理部門和企業家,建立起一個以調查、研究、發佈、決策建議一體化的産、學、研相結合的開放式研究平臺,構建媒體文化學術智庫。
網際網路時代,智庫與媒體正在實現深度融合發展。特別是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大潮中,傳統媒體轉型發展迫在眉睫,智庫化、專業化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重要選擇。如何發掘深度和專業優勢,打造媒體智庫,進而從“智庫型媒體”邁向“媒體型智庫”,逐步構建起一個全新的媒體轉型生態系統,成為亟待破冰的課題。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時代的呼喚,是中國發展歷史階段的迫切需要。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鼓勵中央重點新聞媒體等有條件的地方先行開展高端智庫建設試點。這是黨和國家對中央主流媒體的殷切期待,也是中央主流媒體應有的責任擔當。
當前,中國文化産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涌現出一批敢為人先、勇於奮進的文化企業家。他們的創業軌跡,講述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中國故事。要繼續講好中國文化産業年度人物的故事,既要讚美他們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更要分享那些光鮮背後的酸甜苦辣,展示那些不為人知的信仰與力量,鑄造文化企業家的時代精神。同時,還要為文化産業的發展鼓與呼,為文化企業家的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聚合力和正能量。這也是媒體智庫化建設的應有之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