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國際研究部負責人
常玉迪 人大重陽實習研究員
10月13日,金磚經濟論壇在印度果阿開幕。這是金磚峰會的配套活動之一,特點是政府官員和學者相互交流,是為“1.5軌”。同為發展中大國,面臨相似的任務、相似的挑戰,這讓金磚國家的官員和學者之間多了一份惺惺相惜。一天的活動下來,用的最多的主語除了“金磚”,就是“我們”。
不過,畢竟金磚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與具體政策領域都存在較大差異,交流過程中也難免有各種磕碰。
今天的活動就遇到一位印度官員的發言。他先是説了一通中國經濟下行、去産能的困難等,然後緊接著説俄羅斯面臨能源價格疲軟、匯率貶值窘境,然後是巴西面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政治危機,然後是南非的社會問題那是一直就有的。話鋒一轉,説印度經濟增長強勁,官方統計增速7.6%,實際上還是低估了呢,7.75%都是有的;而且,印度不僅GDP增速快,而且在金磚五國中最平等,最開放,最吸引外國投資。一句話,“風景印度獨好”。
印度經濟到底如何,統計數據如何,暫且不説。他説的部分金磚國家面臨的問題,多少都還是存在的。尤其是巴西、南非和俄羅斯,近年來經濟不振,連帶加劇社會和政治矛盾。像巴西還發生了政府非正常更疊。因此,近幾年來“金磚失色”被談論得很多。筆者本人前幾年就做過“金磚失色”的研究。
那麼,如何客觀看待“金磚失色”論?
一種簡單的回答,就是金磚國家其實是中國+四國。各國之間的國情和經濟週期並不相同。比如,中國和巴西並不存在共進退的關係。
不過,當我們繼續追問,為什麼金磚國家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普遍發生經濟增速放緩、資本流出等現象,我們就要追溯到全球或百宏觀背景,尤其是美元週期。
回顧金磚國家的歷史,2001年“金磚國家”概念剛剛提出之時,美國剛剛開啟了弱勢美元週期。在弱勢美元下,美元大規模流出美國、流入新興市場(“金磚國家”概念本身就是這個産物),中國、印度等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快速推進,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持續牛市,俄羅斯等資源優勢國家得以重新崛起,新一輪的全球財富再分配構成了“金磚國家”崛起良好的外部機遇。這也解釋了為何以高盛公司為代表的國際資本市場對“金磚國家”如此追捧。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西方國家顯現出了結構性的缺陷,金磚機制也正式登上國際舞臺。
然而,成也美元,敗也美元。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貨幣政策不確定,加息預期乃至強勢美元預期反覆衝擊市場心理。在此背景下,部分金磚國家出現了增長減速、貨幣貶值和經濟疲軟等現象。2015年以來,金磚各國經濟增長都出現了波動與減速,一些國家的經濟困境甚至引發了政治波動,一時間“金磚失色”等輿論流傳。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與政治不確定性的增加也考驗著金磚的成色。
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成為西方國家經濟制裁與軍事圍堵的首要目標,在北約東擴和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也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態勢,加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牛市的結束,俄羅斯可謂面臨著21世紀以來最為嚴峻的國內外形勢。
在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形勢下,加上巴西國內爆發的石油公司腐敗案醜聞,巴西總統羅塞夫下臺。南非經濟困境的持續,導致長期執政的國大黨支援率下降,國內不確定性加深。金磚國家中的巴西、俄羅斯和南非面臨著資源依賴的“荷蘭病”,産業結構面臨轉型,國家經濟治理能力不足,這些都是金磚國家面臨的內部挑戰。
另外,金磚國家間合作深度與廣度的不足,導致金磚機制尚不足以減緩金磚國家所受的衝擊。也就是説,金磚的“船”還太小,抵禦風浪的能力弱。
臺上還在不停地説,筆者決定離開會場出去透透氣。
10月是果阿最好的季節。西南季風剛剛結束,東北信風尚未到來,是下海游泳的最好時節。
印度洋的東北信風又叫“貿易風”,把商人送到大海的另一岸,再借著季風回到故鄉。
金磚國家面臨的“風”,就是美元和全球宏觀經濟週期。在金磚起錨的時期是順風,如今是逆風航行。逆風更考驗合作的緊密度,考驗定力,看能否頂過考驗,破浪前行,迎來金磚的下一波整體繁榮。
“風”不是僅僅等來的。面對種種挑戰,金磚國家出路在何方?請看明天的果阿札記(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