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李金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4日發佈的一份課題研究成果指出,現行供暖模式消耗資源能源總量較大、帶來環境污染較多,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南方供暖的興起,改革供暖方式,探索綠色供暖模式勢在必行。
現行供暖模式存諸多問題
8月1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研文化傳媒在北京召開綠色供暖模式研究課題座談會併發布成果,提出要發揮國家戰略先導作用,把實現綠色供暖上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通過引導消費需求升級來推動全國供暖結構的優化。
課題組認為,綠色發展作為重要發展理念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這是基於環境現實要求和未來發展趨勢的重大變革,備受關注。尤其是,近年來全國上下飽受霧霾天氣的困擾,並以冬天集中供暖季為甚,因此,改革供暖方式,探索綠色供暖模式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主要採暖模式可分為以燃料為能源的供暖方式、電熱供暖方式和熱泵採暖方式三類。”課題組分析, 現行供暖模式在提供便利之餘,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消耗資源能源總量較大、帶來環境污染較多,部分供暖模式安全性存在隱患、健康舒適性較差、智慧化不足、經濟效益較差。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南方供暖的興起,供暖需求與日俱增。然而,供暖在我國仍屬於高污染行業,不僅消耗大量能源,也成為污染大氣的主要因素之一。”課題組稱。
“集中供暖當前主要集中在我國黃河以北,南方由於氣候相對溫暖,供暖需求期限較短,因此並未施行大面積集中供暖。”課題組指出,但從實際來看,南方冬天環境陰冷潮濕,如果沒有較好的供暖模式,對人身體損傷極大,容易造成風濕等疾病。因此,探索綠色供暖模式對於改善大氣環境、降低能源消費、改善南方供暖、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呼籲鼓勵和支援綠色供暖模式
課題組認為,未來,中國供暖模式將呈綠色化、低碳化、智慧化、舒適化和安全化的發展趨勢。
經過調研,課題組發現,一種以“地面墻面電採暖”(或稱“低溫電熱輻射採暖”)為主要技術路線的“新型綠色電供暖”模式,因其經濟環保、智慧健康等優點,在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新建建築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集中供熱管網不能覆蓋的地方,更是成為一種有效的供暖方式。
“中國應鼓勵和支援綠色供暖模式。”課題組進一步提出幾點政策建議,一是國家要發揮戰略的先導作用,把實現綠色供暖上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引導綠色供暖市場需求,促進全國供暖結構優化。
二是要強化綠色供暖的制度保障。加快制定綠色供暖行業標準,建立綠色供暖檢測體系。三是要加大綠色供暖技術的培育。國家有必要從戰略層面為企業的技術研發創造良好環境。四是要加強政策引導。補貼綠色供暖電價,提供綠色供暖融資支援。五是加大政府購買綠色供暖服務的力度。除了補貼居民綠色供暖電價外,還可以由政府承擔農村居民、城市普通居民購買室內綠色供暖設備的全部或部分費用。(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