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中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報告·北京卷(2015~2016)精讀

發佈時間: 2016-08-05 09:00:18    來源: 中國皮書網    作者:    責任編輯: 毅鷗

2015年,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努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和諧宜居之都,城鄉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城鄉一體化“十二五”規劃目標基本完成。

一、 城鄉一體化進展

(一)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良好開局

2015年,北京市將疏解非首都功能作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實首都“四個中心”定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疏控並舉、有序推進。增量控制方面,進一步加大了對新增産業的禁限力度,制定並實施了《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總體比例由2014年的32%提高到55%,城六區禁限標準更加嚴格,禁限産業達到79%。同時加快存量疏解,“騰籠換鳥”。通過市場手段引導一般性産業主動調整退出,2015年調整清退了150家低端市場,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部分調整升級為以科技金融、商務服務為主的創新産業集聚區,雅寶路服裝市場部分樓宇引入創意和生活性服務等業態,西直河石材市場清退後實現土地復墾和綠化。2013~2015年,北京市關停退出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共計1006家,其中2015年退出326家企業。西城區騰退職業高中4所,騰退空間將用於中小學教育,豐台區職教中心西校區騰退。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和北京城市學院分別在大興、房山和順義設立了新校區,遷出學生逾六千人。繼續推動醫療資源的疏解,包括遷建天壇醫院、建設北大醫院大興院區、朝陽醫院東院區以及擴建同仁醫院亦莊院區等。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清退低端産業。拆除違法建設1818萬平方米,整治違法群租房2.4萬間,清理地下室和人防工程1625處,消除挂賬無證無照經營1.4萬戶。實現常住人口與功能和産業同步疏解,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長189萬人,而2014年同期增長36.8萬人,常住人口增量降低了49%;常住人口增速為0.9%,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人口增量和增速均呈現下降態勢。

重點突破,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良好開局。北京新機場已經開始施工,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正在報批。《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30年)》正式上報,京唐、京濱等城際鐵路先期工程實現開工,京沈客專、京張鐵路等一批鐵路項目加快實施,京開高速拓寬等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京臺高速進場施工,108國道改建工程實現開工。牽頭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不斷完善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建成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1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51萬畝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改造、張承水資源環境治理等一批生態環境聯防聯治項目加快推進。與河北承德市跨區域碳交易取得實質性進展。産業對接協作效果顯現。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發展試驗區産業發展規劃發佈。京津冀整體納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共建方案制定完成,形成一批協同創新共同體。一批重大産業合作項目正在加快實施。旅遊協同發展積極推進,簽署了200多個旅遊投融資項目。醫院定向合作、高校協同聯盟、參保人員資訊互核協查等取得積極成果。

(二)創新驅動城鄉經濟發展,農業提質增效

2015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3萬億元,同比增長6.9%。三次産業結構由2010年的0.9:23.6:75.5,調整為2015年的0.6:19.6:79.8。産業高端化趨勢明顯,創新優勢不斷鞏固,“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2015年,金融、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高端産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2.2%。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總部在北京成立。中關村“一區多園”“六高”功能區等高端産業集聚區發展迅速,佔全市經濟增長總量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旅遊業、觀光休閒農業的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出臺《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突出創新引領,“網際網路+”改造傳統生活服務業。出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實施方案、促進境外投資發展實施方案,服務貿易和境外投資大幅度增長。科技創新方面,創新資源進一步集聚,2015年,北京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萬家,科技型企業達到36萬家。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完善。開展中關村科技成果處置、股權激勵等20余項改革試點,實施工商登記便利化等19項改革措施。出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編制‘網際網路+’行動實施意見。北京文化産權交易中心掛牌成立,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文創企業加快集聚,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部分項目建成。”

2015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68.2億元,比上年下降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0.6%。糧食播種面積10.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6萬公頃。糧食産量62.6萬噸,下降2.0%;糧食畝産399.8公斤,增長12.7%。全市農業觀光園1328個,比上年增加27個;觀光園總收入26.3億元,增長5.6%。設施農業實現收入55.5億元,增長8.2%。民俗旅遊實際經營戶8941戶,比上年增加78戶;民俗旅遊總收入12.9億元,增長14.2%。種業收入12.7億元,下降9.7%。“十二五”時期,在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工程的帶動下,林業實現産值年均增長27.8%,在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中佔比由2010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15.6%。

圍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落實2014年制定的《關於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北京農業按照”調糧、保菜、做精畜牧生産”的思路進行結構調整。截至2015年底,糧田面積調減為125萬畝;調減生豬出欄量14萬頭、家禽出欄量800萬隻、水産養殖面積0.23萬畝;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方針,通過結構節水、農藝節水、回收利用,系統全面地實施農業節水。農業的結構節水就是調減高耗水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農藝節水就是通過高效節水設施、農肥一體、旱作農業等措施節水,回收利用就是設施農業、畜禽養殖開展集雨並且回收利用。2015年累計減少農業用水4.5億立方米,相當於26個昆明湖的蓄水量,2015年農業使用地下水量為6.38億立方米,比2013年減少近1億立方米。按照控制增量、做精存量、做優變數的思路,全力推動”菜籃子”農産品優質高效生産和現代種業、休閒觀光産業快速發展。控制增量就是部分畜禽養殖和高耗水農作物嚴格控制,只減不增。做精存量就是在保留的生産空間大力推動農業生産的提質增效。蔬菜産業重點打造”三個園”(南菜園、北菜園、東廂菜園),糧經産業重點打造“三塊田”(籽種田、景觀田、旱作田),畜牧業做精“三個場(廠)”(量種場、規模化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廠),漁業重點發展“三條魚”(籽種魚、休閒魚、精品魚)。做優變數就是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圍繞蔬菜和畜禽養殖,發展一批外埠生産基地,建設一小時“菜籃子”物流圈,提高控制率。2015年糧食産量12億斤,比“十一五”末期的20億斤減少了40%,但平均畝産量卻穩中有增;蔬菜總産量289.4萬噸,上市總收入56億元,單位面積産量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養殖業規模化、標準化水準顯著提升,全市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287家,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奶牛、家禽規模養殖比重超過90%,標準化規模養殖成為保障首都畜産品“菜籃子”的中堅力量;現代種業銷售額為117億元,約佔全國的10%。現階段,30%的蔬菜和豬肉,近60%的雞蛋、牛奶、雞肉都由北京本地提供,重要農業主導産品的標準化覆蓋率超過90%,農産品的綠色有機比率達到40%。

不斷完善都市現代農業的支撐保障體系。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和動植物疫病防控。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2015年,北京市農業科技貢獻率超過70%,接近發達國家水準。“十二五”期間,北京農業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148.9億元,在有些領域已經居世界領先地位,“研製了世界首個水稻全基因組晶片,主導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序列圖譜,建成世界最大的玉米標準DNA指紋庫。‘京葫36號’西葫蘆新品種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京紅、京粉和農大節糧型蛋雞配套繫世界銷量第一”。農業機械化水準不斷提高,北京市主要農作物生産的機械化率超過87%,處於全國前列。進一步完善農業公益性推廣服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業執法監督。

1   2   3   4   5   下一頁  


評 論

中國皮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