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張亮:“二孩”時代,讓父親休育兒假帶孩子可行嗎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曉博 | 時間: 2016-07-29 | 責編: 王曉博

張亮:“二孩”時代,讓父親休育兒假帶孩子可行嗎

摘要

今天是父親節,父親應如何更好地參與子女教育呢?不妨從父親育兒假開始吧。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從單一的産假制度,向由産假、父親假和父母育兒假構成的生育假制度擴展。實施經驗表明,父親假和育兒假而非單純的女性産假,不僅是減少就業性別歧視的新路徑,也有利於增進父親與孩子間的親密互動。

父親節到了。對於不少新晉成為“二孩奶爸”的人來説,今年的父親節顯得別有意味。

為配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今年以來,各地相繼修訂了本地區計生條例,與産假相關的條文是其中重點調整內容之一。從目前已出臺的規定來看,普遍做法是將之前的“晚育獎勵假”變更為“生育獎勵假”,在一些地方,符合相關條件的女職工,無論是生育一孩還是二孩,在國家法定的98天産假基礎上,還可以享有延長産假。

對於此次産假規定的調整,贊同者認為,這有利於母親的産後恢復,以及嬰幼兒得到母親的哺育和照料。但也有人表達了擔憂,認為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女性就因要休産假而遭遇就業歧視,現在“全面二孩”和産假延長疊加,將進一步加劇就業市場對女性的排斥。

這種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長期以來,人們對勞動力確實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性別化的差異假定:女性會因生育而中斷工作一段時間,給僱主帶來人力使用上的額外成本。正是基於這種印象,個別僱主不願意雇用女性或是對女性制定比男性更嚴苛的雇用標準。而“全面二孩”和延長産假,無疑會強化女性是“昂貴”勞動力的觀念,並可能影響到女性在就業市場上的境遇。

實際上,女性因生育而在就業市場受歧視並非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世界各地女性普遍面臨的困境。20世紀70年代以來,不少國家、國際組織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困境,以促進男女就業機會的平等。概括來看,採取的策略有二:

策略之一:把生育休假的權利擴展至男性,改變只有女性才有生育休假的制度安排。

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增設育兒假。育兒假向父母雙方提供,通常自産假結束後開始。1974年,北歐瑞典最先在父母保險法中規定,父母共同享有6個月的育兒假。隨後,法國、挪威、芬蘭和丹麥等國也相繼仿傚。20世紀80年代,歐盟把父母育兒假政策列為實現男女就業機會平等的一個重要途徑,並著手推動育兒假在歐洲的普遍實施。1996年,歐盟通過的育兒假指令規定“到1999年,所有僱員,不分性別,都有權獲得不低於3個月的不帶薪育兒假”,並要求所有成員國把生育休假權利擴展至男性。

二是增設父親假。父親假是男性專享的,時間從孩子出生後開始。1978年,北歐芬蘭最先設立父親假,丹麥、瑞典緊隨其後。到20世紀90年代,歐洲國家普遍設立了父親假。

如今,由北歐國家推動設立的父親假和父母育兒假,其影響範圍早已超出歐洲。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佈的“2015全球工作、家庭與平等指數”顯示,在其監測的168個國家中,有41個國家向父母提供育兒假,27個國家向男性提供父親假。總體來看,共有45個國家提供了生育假(父親假和/或育兒假)給男性,其中27個國家提供給男性的生育假不少於14周,16個國家提供的假期長度在一年以上。

策略之二:鼓勵男性積極使用生育休假的權利,改變只有女性才會因生育而暫時離職的現實。

生育休假權利擴展到男性是制度層面的轉變,只有越來越多的男性使用這種權利,才能真正推動男性也是嬰幼兒照顧者的觀念的發展。不過,生育假權利擴展到父親並沒有很快就獲得男性的認可。以父母育兒假為例,在自願基礎上分享育兒假的權利,通常並沒有足夠的誘惑力使男性休假來照顧孩子,在推行之初,育兒假幾乎全部由母親享受,父親休假的比例非常低。如瑞典在實施育兒假的第一年間,只有3%符合資格的父親休假了。為鼓勵父親積極使用生育休假的權利,各國紛紛提供激勵措施。一些國家採取的是“使用或失去”的配額措施,即指定育兒假中的一段假期專屬於父親,父親不使用就會失效,不能轉讓給母親。一些國家採取延長假期的獎勵措施,規定如果父親休育兒假,家庭將獲得額外的假期獎勵或津貼。

這些激勵措施提高了男性休假的意願與行為,男女共同分享生育假期的局面開始出現。例如,德國自2007年改革休假方法後,男性休育兒假的積極性逐漸增加,2013年新生兒父親休假比例達32%,是2007年的4倍。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從單一的産假制度,向由産假、父親假和父母育兒假構成的生育假制度擴展。實施經驗表明,父親假和育兒假而非單純的女性産假,不僅是減少就業性別歧視的新路徑,也有利於增進父親與孩子間的親密互動。

事實上,我國各地此次對生育休假規定的調整中,有一個重大進步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那就是男性的“晚育護理假”變為了“陪産假”,假期天數也普遍被延長,最短有7天,最長的達25天。從國際經驗來看,推動男性分擔生育責任,是提高男女平等參與勞動力市場可能性的有效路徑。因此,如何提高男性“陪産假”的知曉度和接受度,激勵男性休假的積極性,轉變生育只是女性責任的社會觀念,進而未來盡可能地提供更多制度安排,是我們今後努力的重要方向。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家庭研究中心秘書長、博士)

來源:上海觀察 2016年6月19日

文字:張亮 | 圖片: | 編輯:馬蕾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