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到門前 中國怎麼辦
2016年7月8日,韓美終於確定在駐韓美軍基地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此時恰值“南海仲裁案”結果宣佈之前。中國面臨兩線壓力,該如何應對?是強硬回擊還是“以柔克剛”?
為此,盤古智庫與新浪國際于11日聯合推出天下週刊圓桌會,邀請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進行點評。
研討嘉賓
虞少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所長
孫 茹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韓 華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王俊生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副研究員
成曉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吳日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梁亞濱 盤古智庫研究員、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南韓決定部署薩德:迫於美國壓力
孫茹認為,這次薩德部署並不意外。韓外交安全被美國脅迫,面臨美國壓力,樸槿惠對華政策也引起國內親美勢力不滿,朝鮮第四次核試促其向美靠攏。但是宣佈的時機令人意外——在南海仲裁案宣佈之前,美軍艦在南海耀武揚威、中國宣佈南海軍演之際,顯然是企圖南北夾擊,震懾中國。
韓華也表示認同,南韓決定部署還是迫於美國的壓力。另外,由於日韓矛盾一時難以化解,而導彈防禦是最有可能讓日韓開始合作的領域,美國壓韓部署的原因之一是為東北亞以美國為主的聯盟體系變化做準備。
梁亞濱補充到,除了迫於壓力,南韓也有主動原因,南韓在面臨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上,依然選擇與美國綁在一起,即通過在是否在南韓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這一問題上與美國合作,來表明自身對美韓同盟的信心和依賴。
部署薩德,中國並非唯一受害者
在場嘉賓一致認為,薩德部署將會給中國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軍事安全領域,當然也涉及外交政治等其他領域。孫茹認為,外交上,中韓政治安全關係的努力基本回到原點,南韓倒向美國。安全上,南韓被綁上美國戰車,成了美國加強在亞太反導部署的馬前卒。薩德被部署後,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競爭加劇,這也是美國遏制影響擴大的表現。
吳日強認為,薩德對中國有影響,但其影響有限,並非具有顛覆性。但是隨著美國反導系統的不斷完善,完全抵消中國的核報復能力是大有可能的。
王俊生較為系統地總結了薩德對中國軍事安全和其他方面的影響。除對中國的軍事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外,部署薩德對中國的影響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大大降低中美間互信,加大中美戰略與安全對峙。第二,將大大破壞中韓關係發展的基礎。第三,將大大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一方面,“薩德”危害到中俄安全,必將遭到中俄的堅決反對。另一方面,“薩德”破壞了中美韓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的互信。
此外,王俊生認為,中韓的利益非常趨同。中國不是薩德的唯一受害者,部署薩德也會對南韓極為不利。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南韓利益,儘管南韓安全上極為依賴美國,但在經濟上最為依賴中國。更為嚴重的是,韓日因為歷史與領土問題本就關係緊繃,薩德引發中俄反彈朝韓對峙,“薩德”的部署會讓南韓腹背受敵。
虞少華也認同南韓在薩德部署中受損很大,薩德其實並不能起到阻止朝擁核的作用,反而會對中美、中韓關係産生極大損傷。薩德部署將會開啟新一輪的冷戰,有可能在客觀上形成美日韓與中俄朝的對立態勢。另外,朝韓之間的矛盾也會褪去核問題之爭,更明顯地還原為赤裸裸的吞併與反吞併。這定會令半島離無核化目標越來越遠,離統一目標越來越遠,南韓在此過程中受損最大。
薩德選址尚未敲定,中國應盡一切可能拉住南韓
孫茹認為還是要採取反制措施,否則中國的戰略信譽也會受創。外交上,繼續文攻,抗議美韓。軍事上可以增加在東北的軍力部署,震懾韓。經濟上對韓的一些優惠可以暫停。對韓反制需從運籌中美韓、中日韓、中朝韓三組三邊關係出發,美日難爭取,南韓相對來説比較搖擺,需要區別對待,但是對韓説服工作的同時,需要適度強硬。中國如果想要擁有否決權,還需要繼續增強軍力、科技實力。
虞少華認為中國不必太激烈回應南韓,仍需要拉住南韓,但要通過薩德冷靜認識南韓,並告訴南韓“不要誤判中國”。因為薩德還未最後定址,就要繼續做南韓的工作,一刻不部署,工作就一刻不停止。一來韓是受害者,美是受益者,當然要向受害者曉以利害;二來中美是競爭關係(雖然也有合作),而中韓是合作關係,美是霸權思維,韓不是,中韓應該有商量;三來薩德一旦落地兩國就成了軍事上的對立關係,同時政治互信的損害也是難以重建的。中國應對的原則是:軍事措施為主,對美對韓同時無核化立場不變,但中美中韓雙邊就核有關的共識要重新考慮。
梁亞濱認為,中國需要做出一些戰略和戰術上的調整。首先,戰略上必須儘量避免“腹背受敵”的局面。在南海問題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如果朝鮮半島的勢態再緊張起來,再加上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以及未來兩岸關係的不確定,中國未來可能面臨南海、黃海、東海和臺海“四海共振”的不利局面。因此,戰略上應該儘量避免與美韓在半島地區進行強硬對抗。
戰術上有上中下三個選擇。1,與南韓進行談判,盡可能實現讓其部署的時間無限期延後。2,如果薩德的部署已經無可挽回,那麼中國可以施展外交智慧和力量,要求與南韓或者韓美兩國開展僅僅針對於該系統如何運作的一些合作,通過技術上的介入,削弱薩德對我國安全的潛在影響。3,如果前兩者都無法實現的話,下策即是做好應對準備,既努力從軍事技術上實現突破,又要明確報復手段和程度。
成曉河則認為其他嘉賓有些誇大局勢了:薩德的最後一隻靴子落地,遊戲的主動方成了中國。中國的反制措施可大可小,反制限制可戰術也可戰略。薩德儘管會危害中國安全,但不應成為game changer,在中美、中韓大局尚可的情況下,中國應適度反應。
軍事上的反制,就是要把自己的矛磨快,包括發展和在合適的地點部署相應的導彈系統。但在政治領域需克制,冷靜行事。第一,薩德導彈問題的根一是朝鮮、二是美國。對待朝鮮依舊不能放鬆甚至取消對朝制裁,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和義務全面嚴格履行對朝制裁措施。
第二,薩德部署中南韓不是主角,不加選擇地懲罰南韓,不僅會使中韓兩國這幾年辛辛苦苦獲得的成果毀於一旦,還會把南韓完全推向美日,所以中國對韓反制應局限在軍事領域,謹防外溢到政治與經濟。
第三,美國是薩德問題的主要推手,也是中國反制的主要對象。中方應在更加廣泛的地區安全、軍備控制、朝核等領域解決薩德問題。
另外,成曉河認為在薩德問題上未能説服南韓,這反映出中韓關係在安全領域的局限性。認為中國需借此機會重新檢討中國對半島的政策,包括雙遏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