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大雨呼喚海綿城市
文|杜少中,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來源於“巴松狼王”公眾號
一段時間了,最重要的國內新聞莫過於是各處的洪水了,每天整個東部幾乎都是雨,尤其是城市內澇。作為一個好事兒的環保人,每天腦袋裏也全被水佔領了,想説的話今天就跟著雨水氾濫一下。
説起這雨水,讓人又愛又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北方嚴重缺水,所以才有一堆引水工程,當今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南水北調,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寶貴的,咱不能不愛。可這水災造成損失直接就得丟命丟錢,防洪抗洪又得人力物力大把大把花錢,引水買水還是得要人要錢。所以很多人説,這天上下的不是雨,是錢。只是這雨下得太不聽話,不是一下就大,就是遍地開花,費半天勁修的水庫裏,留不下多少水。這可怎麼好?
今年多個城市內澇,很地方都發出了排水系統不給力的感慨。其實,城市排水系統一直就有雨污分流的説法,這就是擺明瞭告訴人們,不能是水就得靠人工管網,下水道就是“下水”道,它就是污水要去的地方,污水經過處理後才能進河道。而雨水則不同,它直接可以是補充地下水、城市景觀用水,生態用水的重要來源。
雨停的間隙,北京陽光似現,我發了一段文字和幾張照片,説是輕鬆為一下。美麗的森林氧吧洛陽白雲山,“中原山水,斯為最盛”。這裡一山出三江,地跨長江、黃河、淮河,平均海拔1800米,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8.5%,盛夏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不超25℃。有人説這和雨水的主題好象沒什麼關係,其實不然,洛陽白雲山是一個幾乎沒有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靠自然的力量維繫著優美,它很幸運,人類過去還沒有能力破壞,但隨著人類支配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大,白雲山以後的命運也不一定永遠幸運,它一旦全是人工堆砌的痕跡,還能不能保持如上美景就不好説了。
再比如説北京,據史料記載,上個世紀50年代,地下水位只有-2米左右,北京有一個區叫海淀,可以説它就是因水得名,因為它過去幾乎就是一塊大濕地,聽比我還大一些的人説,過去一鐵锨下去土就是濕漉漉的,再挖就能見水,下點雨水就在地上汪汪著。現在地下水位是-30多米,如果是裸露的土地,下半天雨也一會兒就幹。這聽起來典型,其實類似現象絕不止是北京一個城市。百泉之城、一城山色半城湖,不都已是記憶了嗎?
怎麼能又不幹,又治內澇呢?在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再保留一些季節河湖,讓雨水有處可去,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但在大開發的年代,有個不禮貌但很實在的比喻,人們看見地就象狗看見了包子。只怕是準備了幾塊或幾條地等雨,兩年沒下大雨,就迫不及待種上房子;第三年下大雨了,又準備幾塊或幾條地,又兩年沒下大雨,又種房子......,如此迴圈,你怨得著天、怨得著雨嗎?天賜之水,得水得財,弄成災禍,誰之過?
如何變害為利?還以北京為例,四年前7.21,一場大雨,到北京看海成了網上瘋傳的段子,其實不是段子,那場雨後的北京就是到處是“海”。以至於今年雨剛一下,又有人拿出老照片來嚇唬心有餘悸的北京人。今年721早上,我正好去參加一個會,坐地鐵前往,下來1公里步行,雨太大身上濕了不少,回來乾脆打個車吧。一上車司機就告誡我:咱們能走到哪兒是哪兒,走不了您就得下來。今天二環、三環、四環全線封路,地鐵多條線路停運,我拉完您這趟收工回家了。我説,沒這麼誇張吧。他説,不信你看,這都是司機們剛發過來的資訊和圖片。我一看不是當年的就是其他地方的。於是我説,你放心走吧,咱順利到達沒問題。
確實,不了情況的人真的想不到,在今年的大雨中,北京表現不俗,這其中的奧秘在哪兒,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據北京新聞報道,入訊強降雨,北京有驚無險。有賴於2012年以來,全市建成十幾處濕地公園,105萬畝平原林地,可蓄水1.1億立方米,相當100個昆明湖的蓄水能力。以香山公園為例,建成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每年收集雨水2萬多噸,供6萬平米綠化面積和一處水衝式公共衛生間全年用水,公園花卉一半用水。還有京西石景山境內,原來有個大沙坑,以前沒有很好利用,估計也是蓋房子填坑處理太費勁,現在建成了一個大蓄水池,這次大雨也派上了用場。
這就叫吃一塹長一智,傻子也不能老在一個地方摔跟頭。也叫痛定思痛,大雨呼喚海綿城市。
北京的年降雨量400-600毫米,當然不多,但如果真能充分收集利用,也會大大緩解集中雨得防澇,平時幹得抗旱的被動局面。在環保圈兒裏,説起修復生態環境,有一種極端的説法叫要想生態環境好得“刨馬路、炸水庫”。其實説的就是,城市路面過度硬化,不利於地下水的補充,當然也不利於防澇。集中修了大水庫,雖然可以調控一部水情,但如果造成河水斷流,就會影響流域生態環境。
城市嚴重缺水,自然就得想節水的招兒。説到這兒,想起當年昆明湖修復工程,一聽説湖底要砌襯,一些“磚家”就忽悠媒體,説這是破壞生態。其實這裡面就是這兒點兒事,湖底砌襯把水擋住了,當然不利於周邊的生態環境,但是往湖裏放水如果根本不設防,湖底下是個沙漏,那就是把密雲水庫直接接過來,也補不完長年虧損的地下水啊。
一方面是嚴重缺水,一方面是天上送來水,又讓它經過硬化的路面白的流走了,你説這是不是腦袋進水了?所以,必須完善城市的河湖網路、濕地、林地等集水系統,讓補充地下水成為常態。有人説,海綿城市只能是應對常態下的自然生態系統,洪水是非正常情況下的,沒錯。沒有常態的正常,怎麼應對非正常的情況。現在很多城市都不只是雨季內澇一個矛盾,而是在越來越幹和有雨就澇的自身兩極分裂中掙扎。海綿城市可以補充地下水、有利於城市生態修復,還可緩解洪澇災害,這樣的環保舉措理當支援、力挺。北京近幾年的實踐雖然是初步的,但是有益的,起碼告訴人們,這招兒行。別的城市是不是可以試試,咱幾年以後見!
就説這些吧,如果説得不對,就當我腦袋進水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