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馮仲平:英國脫歐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李曉曼 | 時間: 2016-07-28 | 責編: 李曉曼

  英國公投的脫歐結果,既出乎很多英國人和歐洲國家的預料,也震驚世界。雖然不排除英國通過某種手段使脫歐難以完成的可能性,但總體判斷英國脫歐已成定局。震驚之後,人們開始思考脫歐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以及這一事件將産生的後果和影響。本文試圖就這兩方面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英國脫歐反映了什麼問題

  英國脫歐曾被普遍視為小概率事件,然而其最終成真既非偶然也非意外。它所反映的英國、歐洲以及西方政治、社會變化值得重視。

  英國之所以舉行脫歐公投,直接原因是首相卡梅倫為了吸引選票、贏得大選。2010年,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雖然取得大選勝利,但由於未能得到議會多數席位,被迫拉自民黨入閣,組建了二戰結束以來首屆聯合政府。此屆政府任期過半,到2013年,英國各政黨已開始為下屆大選摩拳擦掌。然而,此時的保守黨面臨嚴重的黨內紛爭,疑歐派公開要求英國與歐盟劃清界限。為了團結保守黨各派力量,同心協力爭取選舉勝利,卡梅倫承諾,一旦保守黨贏得2015年大選,脫歐問題將交由民眾公投決定。

  英國保守黨內在歐盟問題上的矛盾如此之大,以至於迫使卡梅倫作出令他後來追悔莫及的決定,與英國整體對歐盟立場有直接關係。歐盟28個成員國各自對歐盟的忠誠程度無疑不一,但英國的疑歐、拒歐力量是最大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等因素決定了英國缺乏歐洲身份認同感。二戰結束之後,歐洲各國都在為未來發展苦苦尋覓新的道路,英國也不例外。但英國與法國、德國等大陸國家選擇了不同的道路。1952年,法國建立煤鋼共同體的倡議得到了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國的積極響應,歐洲由此走上了聯合發展之路。英國則採取了團結英聯邦國家、英語國家,以及歐洲大陸國家的著名“三環戰略”。顯然,英國沒有將自己置身於歐洲之內。丘吉爾1946年發表的著名的蘇黎世演講,則更加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丘吉爾指出,創建一個以法德為核心的“歐洲合眾國”,將是讓歐洲埋葬戰爭的靈丹妙藥,英國、美國將願意成為“新歐洲的朋友和保護者”。在不屬於、不同於歐洲的思想影響下,面對戰後法、德等6國熱火朝天嘗試並推進一體化,英國基本上扮演了旁觀者角色。20世紀60年代英國受到當時歐共體經濟好處的誘惑,兩次申請加入但均遭到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反對。直到1973年歐共體首次擴員,英國才和丹麥、愛爾蘭一道成為歐洲大家庭一員。然而,由於仍然存在嚴重的歐洲身份認同問題,即使加入了歐共體,英國從未成為一名完全的成員國。戰後以來歐洲一體化取得的最大、最重要的兩個成果——申根邊境、統一貨幣,英國均未參加。

  在此大背景下,英國國內、保守黨記憶體在較大疑歐力量並不奇怪,尤其是在歐債危機刺激下歐元區醞釀通過深化一體化來擺脫危機的前景,令英國的疑歐派高度警惕。與此同時,要求英國退出歐盟的極右政黨——獨立黨順勢崛起。獨立黨的主張不僅得到了對政府不滿民眾的支援,而且吸引了保守黨內的疑歐派。為避免選票流向獨立黨,卡梅倫最終痛下決心以公投形式對英歐關係作一了斷。而事實上最終在公投中讓脫歐成功的也正是以獨立黨為代表的不斷壯大的極端主義和民粹主義力量。英國獨立黨的發展、民粹主義勢力的興起,與英國國內不同群體收入差距擴大、部分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高漲緊密相關。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爆發的歐債危機,對英國社會尤其是藍領階層、以及部分中産階層産生了較大衝擊,其對政府的失望、對精英的不滿情緒顯著增大。在脫歐公投造勢中,獨立黨、英國保守黨內的疑歐派抓住了這部分人的心理,大打移民牌、安全牌、就業牌、福利牌,通過廣泛動員,成功地使脫歐由小概率事件轉變為不可逆轉的事實。英國脫歐反映的極端主義、民粹主義的上升,在歐洲和西方不是孤立現象。只要這些國家不能有效擺脫現有困局,各國國內失業率不降、恐怖威脅難以消除,難民問題無解,民粹主義勢力還將得到發展。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邊緣化國家或地區發生的亂局已引起世界高度關注,而英國公投脫歐表明,經濟全球化中心地帶國家或地區內部的邊緣化群體也已形成聲勢,並將引起西方政治、社會發生重大變化。

  概括起來,極端主義、民粹主義力量增長將引起諸多變化。第一,“精英統治”難以為繼,西方政治制度陷入困境。長期以來,英國政治被中左中右兩大政黨力量所主導,這也是多數歐洲國家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共性。但隨著法國國民陣線、荷蘭自由黨、奧地利自由黨、德國選擇黨、義大利“五星運動”等極右政黨的壯大,以及民粹主義力量的發展,歐洲和西方國家政治碎片化日益加劇。第二,西方國家國內輿論愈加極化,國內議題國際化,國際議題國內化傾向將更加突出,不僅增大決策難度,而且決策風險也隨之大幅提升。英國脫歐公投後,脫歐陣營領袖、前倫敦市長約翰遜宣佈放棄參與競選英國首相,以及獨立黨領袖法拉奇宣佈辭去黨魁表明,民粹主義力量只知道反對,卻不能夠提供新的選擇。第三,歐洲國家對外政策將程度不同地受到極端主張的影響。極端主義、民粹主義力量均具有反移民、反歐洲一體化、反全球化特徵,其對各自國內政府政策的影響將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來施加,直接方式包括選舉上臺、以夥伴身份入閣。間接影響則表現為,傳統的中間政黨為了選舉拉票需要,不得不迎合民粹勢力的思想主張。第四,經濟全球化在西方國家的阻力將增大,而歐洲一體化步伐將被迫放緩甚至停止。

二、英國脫歐對英國自身的影響

  英國脫歐的衝擊對於英國、歐盟最為直接,也最為重要。關於對英國的影響,有些是可以明確的,但也有一些目前尚難以確定,未來發展還有不確定性。

  首先,英國經濟將無疑承受巨大壓力。金融業是英國的支柱産業,其發展對於英國經濟至關重要。然而,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困擾,未來幾年金融市場將會持續動蕩;倫敦作為歐洲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將面臨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競爭。而跨國公司遷出和金融人才流失也將對英國金融業産生較大負面影響。

  英國經濟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是,英國必須重新與歐盟談判新的經濟貿易協定。作為英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對英國經濟的重要性無可替代。目前英國貨物、服務出口到歐盟其他國家高達44%以上,而作為歐盟成員,英國出口其他成員國享受零關稅。脫歐後英國將亟需與歐盟達成新的經濟聯繫協定。目前英國國內對此展開了激烈討論。雖然目前討論的未來英歐關係模式共有三類,但可能性最大的將是所謂加拿大模式,即通過簽署自貿區協定來強化英歐經濟聯繫。

  離開了歐盟,英國還將不再享有歐盟簽署的所有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這意味著它還需要同世界其他國家分別簽署新的貿易安排。而離開了歐盟,英國的貿易談判能力、話語權均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其次,英國政局將步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動蕩的時期。主要政黨保守黨、工黨內訌不已。保守黨在卡梅倫宣佈辭職後,爭奪新首相寶座的戰鬥便已打響。即使選出新首相,保守黨內的分裂將長期難以癒合。脫歐結果公佈後,支援留歐的工黨也陷入一片混亂。三分之二的工黨影子內閣成員辭職,抗議工黨領袖科爾賓為留歐沒有盡力,要挾其辭去領袖職務。脫歐公投結果既使留歐陣營難以置信,似乎也出乎脫歐陣營的意料。獨立黨領袖法拉奇突然宣佈辭去黨首職務後,該黨也陷入群龍無首處境。

  第三,英國的國家統一受到威脅。分離勢力在英國的北愛爾蘭、蘇格蘭兩個地區一直存在。2014年蘇格蘭曾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投,未獲成功。在此次脫歐公投中,蘇格蘭、北愛爾蘭均以多數支援留歐。在這兩個地區的分離勢力看來,脫歐結果給了其要求從英國分離出去的新理由。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一方面高調造訪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希望蘇格蘭能夠留在歐盟,另一方面表示將為舉行新獨立公投做法律準備。北愛爾蘭由於英國和愛爾蘭共和國同為歐盟成員而與愛爾蘭共之間一直保持著人員自由流動,但英國退歐後,這種自由流動將不得不中止。

  第四,英國的國際地位受到削弱。作為世界重要一員,英國的國際地位得益於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核大國、英聯邦領袖、歐盟和七國集團等組織成員身份等。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英國的影響力既依賴於自身實力,更仰賴於擁有5億人口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歐盟。脫歐將令英國失去對國際經濟事務施加影響的重要平臺。

三、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

  歐盟作為英國脫歐事件的另一當事方所受到的衝擊同樣是直接而巨大的。

  首先,歐盟的國際影響力下降。歐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主要基於其享有四大自由流動的統一大市場、世界第二大貨幣、GDP居世界首位、5億人口的消費市場。英國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其退出意味著歐盟的GDP將失去1/6。其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也將隨之喪失。同時,英國雖然對於歐盟並未全心全意投入,但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核大國地位,以及歷史上形成的廣泛的國際聯繫,使得其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歐盟被廣泛視為“規則力量”,尤其在國際機構和組織中擁有極其重要的話語權,而英國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沒。隨著英國脫歐,歐盟的地位和影響力下降將不可避免。

  其次,歐盟的發展前景堪憂。近年來,歐盟遭遇了一系列空前嚴重的危機。2009年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一度令歐元陷入生存危機。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盟與美國一道對俄實施全面制裁,歐俄關係降到冷戰結束以來最低點,雙方合作至今仍陷入停滯。2015年隨著敘利亞、伊拉克內戰的加劇,以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興起,歐洲迎來了戰後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潮,為防止難民衝擊國內社會秩序,不少歐盟國家重新恢復了邊境檢查,一體化最大成果之一的申根體系搖搖欲墜。在難民危機持續發酵的同時,巴黎、布魯塞爾接連發生恐怖襲擊,其中2015年11月13日巴黎系列恐襲導致132人死亡。上述危機帶來的最嚴重後果在於加劇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矛盾,而英國脫歐進一步刺激了歐洲各國的分離力量。目前,歐盟領導人最擔心的是英國脫歐在其他國家可能産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德國和法國領導每人平均表達了歐盟各國要以“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來阻止歐洲分裂。

  目前,歐盟圍繞如何避免分裂、走出危機展開了激烈辯論。歐洲一體化理論中有一種叫“危機推動説”,即戰後歐洲一體化是通過危機倒逼效應實現的。但從目前辯論的情況來看,英國脫歐危機可能不會讓歐盟再度啟動新的一體化宏偉計劃,一種新的共識似乎正在形成,即歐盟該對自身問題進行深刻反思。歐洲理事會主席、前波蘭總理圖斯克明確認為,建立聯邦的構想並不是應對解體幽靈的最好對策。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樣認為,解決當前問題關鍵在於“能否建立一個讓民眾參與、認同,並受益的成功的歐洲”。在其看來,只有促進成員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減少青年人失業、重振歐洲競爭力,“才能從根本上打消對歐洲一體化正確性的懷疑”。馬丁·沃爾夫著眼于歐盟的合法性,他認為歐盟要度過此次危機必須有積極措施、有能力解決當前民眾關心的問題。在他看來,由於歐盟太大、太多元化,無法獲得源於民主問責制的合法性。“歐盟獲得合法性的最佳途徑是應對它所面臨的實際挑戰。”核心是致力於造福歐盟境內的絕大多數公民——並且讓人們看到這種努力。

四、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

  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中英關係、中歐關係上,由於這兩組關係均以經濟為主,前述影響也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同時,英脫歐對中國國際戰略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關於中英關係,在經濟領域的影響可謂利弊兼有。弊在於,英國近年來一直是中國對外投資的理想目的地之一,而對於中國投資者、中國企業來説,英國的吸引力不僅僅限于英國自身6500萬人口的市場,很多企業將英國作為通往更大的歐盟市場的門戶。英脫歐後,中國公司將需要重新考慮這一策略,並作出相應調整。利在於,離開歐盟後,英國將可以不受歐盟束縛加速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經貿合作制度。正如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李稻葵所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之一,英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將增大,與中國加強經貿合作的必要性增強。而脫歐後英國在對華貿易和投資方面也擁有更大自主權。作為堅定的貿易自由捍衛者,英國在歐盟內一直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建立中歐自貿區持積極立場。預料脫歐後英國將會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自貿區,而這必將對歐盟産生較大的壓力。在政治領域,中英關係近年來發展迅速。卡梅倫首相多次表示,英國願成為中國在西方最佳夥伴。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英,開啟兩國合作的黃金時代。未來英國政府延續目前積極務實對華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關於中歐關係,總體上雙方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關係都將不會發生很大變化。近年來,中歐關係成為大國關係的亮點,雙方均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願,經濟合作成效尤其明顯。在全球經濟增長普遍乏力的情況下,中歐貿易仍維持在高位水準,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5648.5億美元。同時,中國對歐投資增長迅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歐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17個歐洲國家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國。中東歐國家突出其作為“一帶一路”進入歐洲的樞紐,並積極利用“16+1”框架與中國開展合作。西歐國家則尋求將各自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並聯手開發第三方市場。很顯然,中歐強烈的合作意願不會因英國脫歐而發生改變。

  英國脫歐改寫了歐洲地緣政治版圖,大國關係出現新變化,而這一切也勢必將影響到中國的國際戰略環境。烏克蘭危機以來,歐亞大陸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之一。美國出於制衡俄羅斯的考慮,利用英美“特殊關係”、波蘭以及波羅的海國家對俄擔憂,力推歐盟與美國共同對俄實施制裁。但隨著英國脫歐,以及歐洲地緣政治版圖的改變,新一輪大國關係調整也已開始。歐美均強調加強合作的重要性。從歐盟方面來看,其對美國的需求包括反恐、應對中東亂局、對付俄羅斯明顯增大。從美國方面來看,維持其在歐洲的影響力至關重要,因此美國一方面力促英歐和氣分手,另一方面正將對歐盟外交重點悄然由英國轉向德國。在歐美重新靠近的同時,俄歐關係也開始發生微妙變化。為擴大自身影響力,俄羅斯創建歐亞經濟聯盟,並積極在歐盟內發展“挺俄國”。俄羅斯一直認為英國是歐盟內對俄強硬派頭子,因此在俄看來,英國脫歐將有利於歐俄關係實現轉圜。預料俄將利用這一有利變化,推動歐盟儘早解除對俄制裁。歐俄關係走出低谷可期。歐美、歐俄新互動,將使美俄展開新博弈,鋻於美國弱俄戰略不會改變,美歐俄關係未來如何演變值得高度關注。

五、中國該如何應對

  如何應對變動的歐洲,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既重大又緊迫的課題。需要指出,歐洲國家包括英國在政治制度、發展階段、文化傳統等方面與中國存在很大差異,由此引發的摩擦和衝突時有發生。但歐洲國家總體上視中國崛起為機遇,中歐之間沒有突出的地緣政治或戰略利益衝突。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合作,中歐經濟相互依賴日益加深。歐盟已連續12年保持了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中國則連續多年成為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經濟合作對於各自經濟增長、就業具有重大意義。與此同時,中歐還在努力增大彼此在外交、安全領域的合作,提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水準。基於這一總體判斷,中國應對的總體思路應該是,充分認識中英、中歐合作的重要意義,全面恰當評估英國脫歐影響,重點根據其導致的經濟關係的變化進行相應政策調整,推動中英、中歐合作更好地促進雙方經濟增長,更好地造福雙方人民。

  中英、中歐開展緊密合作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對此,雙方領導人有高度共識。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訪歐期間,提出中歐應致力於建立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2016年7月12-13日,在英國脫歐後中歐領導人舉行的首次峰會上,李克強明確表示,中方堅定支援歐洲一體化進程,希望看到一個繁榮、穩定的歐盟,相信歐盟的發展不會停滯。中方願同歐方鞏固政治互信,落實已達成的合作共識,規劃好下階段合作重點,不斷充實中歐關係內涵。李克強總理特別強調了中歐合作有利於增進雙方人民福祉,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2016年6月22日,也即英國脫歐公投前一天,歐盟委員會發表了最新一份題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的政策文件。文件強調歐盟發展與中國關係能夠提振歐盟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擴大歐盟企業對華市場準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表示,歐盟與中國已在廣泛領域進行了合作,包括應對全球挑戰,以及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問題。“歐盟和中國可以並且必須更加密切地合作,隨著以共同責任為基礎的歐中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並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更好的定義,雙方人民、企業和組織都將從中受益。” 當前歐盟面臨的困難,讓中歐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中國應在繼續支援歐洲一體化的同時,努力擴大雙方經濟合作,為雙方增長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對於中英關係,中國尤其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強中英經貿合作。種種跡象表明,英國有強烈意願在脫歐後加速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開展貿易談判。中方可予以積極回應。其次,密切關注英國與歐盟新關係的談判。日前,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表示,由於眼下尚不清楚英國是否尋求對監管和關稅擁有完全主權的貿易模式,因此在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確定前,美國很難考慮與英國簽署單獨貿易協定。值得注意的是,弗羅曼還表示,雖然英國脫離歐盟,但仍有可能加入《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總之,未來中英經濟關係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受到英歐新關係的影響,因此需要對此持續關注。最後,重視英國的話語權和軟實力,積極尋求雙方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重要機構和組織中的共同利益,加強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

  對於中國與歐盟關係,中國需要再接再厲、多下功夫。第一,繼續高度重視歐盟整體經濟影響力。在推動建立新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方面,中國與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合作至關重要。第二,大力推動雙邊投資協定取得進展。值得重視的是,歐盟在新對華戰略文件中將“推動歐中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及時完成”列為其未來5年最緊迫目標。第三,繼續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歐洲投資計劃(“容克計劃”)、産能合作和歐盟發展戰略、“16+1”和中歐合作的對接上下功夫、做文章。第四,推動歐盟切實履行世貿組織義務,如期承認中國全面市場經濟地位。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2016年12月11日,歐盟應在對華反傾銷案件中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2016年5月歐洲議會表決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儘管該決議不具法律效力,但表明歐盟的立場在後退。歐盟不願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主要是出於貿易保護主義的原因。英國脫歐後歐盟經濟保護主義可能進一步上升,中國需要持續做成員國、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的工作。第五,密切關注歐盟關於自身前途的大辯論,從根本上説中國對歐盟關係基於歐盟未來如何發展。

結語

  英國脫歐發生逆轉的可能性很小。該事件最值得關注和重視的主要在於兩方面:其一,是什麼力量讓一個不可能發生或者很多人認為對於英國是災難的事情發生的,其二,作為世界力量中心之一,歐洲將受到多大打擊。深入觀察這兩方面問題即可看出,英國脫歐之所以發生,雖與英國一直存在的強大的疑歐力量有關,但民粹主義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民粹主義、極端主義的興起對英國、歐洲和整個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政治生態已經開始産生重要影響,引起的變化也將日益明顯。歐盟受到英國退出的打擊是巨大而深遠的。歐盟國際影響力受到明顯削弱。更嚴重的是,如果歐盟無力對脫歐産生的分離傾向作出積極回應,加上經濟復蘇乏力、難民問題持續發酵、恐襲陰霾不散,歐盟前景堪憂。脫歐使英國、歐盟遭受沉重打擊,但各自對華重視程度不會減弱,對華積極務實政策將得以保持。中國一方面需要根據英國脫歐導致的中英、中歐經濟關係變化進行相應政策調整,強化中英、中歐合作,以促進雙方經濟增長,更好地造福于中國和英國、歐盟民眾。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