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英國將決定是否繼續作為歐盟一員舉行全民公投,不論結果如何,公投本身仍舊會對歐洲一體化的進程産生深遠影響。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等機構頻頻發聲,警告英國脫離歐盟將嚴重打擊全球經濟復蘇進程,英鎊匯率也從今年年初至今劇烈震蕩,迄今已下跌20%,從政要到市場的反映可以從側面感受英國脫歐對歐盟勢力乃至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動産生的潛在影響。
縱觀歐洲一體化歷史,英國在其中通常扮演著若即若離、半信半疑的角色。從戰後基於防範蘇聯勢力東擴而主張歐洲大陸國家組成“歐洲合眾國”,到20世紀50年代,英國眼紅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貿易甜頭,拉起歐洲自由貿易區以求分庭抗禮,乃至1969年最終加入歐共體,1975年就曾就歐共體成員地位問題舉行過全民公投,並最終選擇留在歐盟。此後,英國曾在《單一市場法案》上積極推動、也曾就歐盟財政補貼問題上爭取特殊,在歐債危機後又堅決表示不加入“財政契約”,並竭力延遲銀行業聯盟、資本市場聯盟、共同金融交易稅等可能觸及倫敦金融城利益的一體化進程。從對歐盟的認識和定位、到國家主權的竭力維護,乃至島國居民的商人本性和質疑大陸國家的文化傳統,都在使英國對歐洲一體化充斥著既想沾光搭車,又感“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矛盾心態。這種矛盾反映在公投前後諸多權威民調得出南轅北轍的結果,如國家社會研究中心認為,留歐陣營以53比47支援率領先,而《金融時報》則分析雙方將各有44%的支援率,也反映在主張留歐的工黨議員喬?考克斯慘遭槍殺這一悲劇中。
英國對於歐盟發展前景最看重的因素是塑造,即將歐盟發展方嚮往有利於英國國家利益的方向去引導,最明顯體現在2016年2月歐盟峰會上,英歐雙方達成的“歐盟改革協議”,英國政府也是憑藉以此協議為基礎,向選民闡釋英國未來引導歐盟改革的方向。根據協議,歐盟要在歐洲一體化的四個方面尊重英國的建議,分別是“經濟治理”、“競爭力”、“主權”和移民,經濟治理主要關注在歐元區進行深化制度建設時,要考慮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的利益,並且避免在歐盟內産生以歐元區為主體的“核心歐洲”和非歐元區組成的“邊緣歐洲”;“ 競爭力”是要促進單一市場、創新等發展,建設更為自由的單一市場,避免過度監管對市場機制的損害;“主權”是指英國在部分政治一體化進程中有例外的權利;“移民”則是要以限制歐盟國家的移民在英國獲得福利,進而以間接方式減少英國的歐盟移民。一方面,這些原則反映了英國對於歐盟的心態,即把歐洲大陸看做一個自由大市場,尤其是對於金融等服務業;另一方面,在內政、邊界等方面又要保證自己的主權與特權,並且借助在歐盟內的地位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言“對英國來説最好是發揮作用幫助推動一個鞏固的歐盟,這有助於提高英國在歐盟內的力量。我認為歐盟不會弱化英國的世界影響力,歐盟能加強英國的世界影響力”,而英國作為一個與美國保持特殊關係的國家,其留在歐盟可能能從內部施加影響,維護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歐洲-大西洋體系。
而對於歐盟來説,英國在安全、國際事務、經濟、全球治理等方面均能加強歐盟的實力,且歐盟存在英、法、德三大國既能保持存在一個經濟大國加上兩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硬實力,這種三巨頭格局也有利於保證歐盟內力量平衡,防止歐盟在歐債危機後向“歐洲的德國”方向發展。此外,英國的退出將助長德國選擇黨、法國國民陣線、奧地利自由黨等極端右翼政黨的反一體化氣焰,近期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甚至聲稱法國比英國還應該退出歐盟,在當前歐盟面臨後債務危機低迷、恐怖主義威脅、難民危機及周邊近鄰動蕩的多重危機挑戰下,英國的退出不僅僅是實力的下降,更可能將疲乏不堪的駱駝身上加上更重的負擔。
而目前最新的民調中,留歐陣營暫時取得了領先,而隨著公投臨近,問題的發酵也將喚醒“沉默的中間派”,使之在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出馬,投出關鍵一票。在經濟和國民福利上,諸多研究機構仍認為留在歐盟將使英國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如著名智庫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報告顯示,英國退出歐盟將使未來三年GDP比留在歐盟的情況下最少下滑6%,而且英國還將在WTO、挪威和瑞士三種模式中選擇一種,重新定義與歐盟的經貿關係,最糟糕的情況下,英國將失去所有歐盟內的市場特權,且需要60多個非歐盟國家重新簽署自貿協定。也許考慮到自己的錢袋子,多數英國百姓會讓理性在最後佔據上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