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到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400億英鎊的合作協議,包括中國投資英國核電站建設。兩國領導人宣佈,中英關係由此進入一個“黃金時代”。在卡梅倫和習近平會談後發表的兩國聯合聲明中,兩國承諾將構建“面向21世紀的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與中國發展緊密合作關係對英美關係意味著什麼?
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英國是如何看待中國的。一個重要的事實是,近年來英國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積極的認識。卡梅倫2010年第一次上臺之時,正值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蔓延和肆虐之際,英國傳統的市場包括歐盟、美國均遭遇了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這無疑堅定了英國與中國建立強有力關係的決心。2010年首次訪華時,卡梅倫就明確反駁了所謂“中國威脅論”,指出“中國的崛起是一個讓世界發展、同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以及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機遇”。之後,中英關係曾一度出現緊張局面。由於卡梅倫不顧中方反對會見達賴,兩國高層互訪陷入停滯。但隨著2013年12月卡梅倫訪華,兩國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
在我看來,英國與中國加強關係,主要基於中國不斷擴大的國際影響力,尤其在經濟領域。近年來中英高層訪問、互動頻密,經濟和金融合作是雙方討論的重點。
目前英國經濟增長相對於歐洲其他國家屬於最快的之一(2014年英國GDP增長2%),但這一增長缺乏可持續動力。卡梅倫和財政大臣奧斯本力圖通過擴大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目前英國最緊迫的基礎設施需求是建新的核電站,實現能源多元化。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核能的國家之一,但近30年來一直沒有建設新的核電站,因而十分期望中國核電企業能夠同法國電力集團一同為英國建設新一代核電站。英國既需要中國的資金,同時對中國新一代核電技術也抱有很大興趣。習主席此訪中,兩國就中國投資參與建設英國核電站達成協定,中國在計劃耗資180億英鎊的欣克利角核電站中將持有三分之一的股份。這一協議的簽署具有里程碑意義。
英國還希望中國能夠投資英國高鐵二號線(HS2)。英國高鐵二號線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倫敦至伯明翰,之後再由伯明翰北上至曼徹斯特和利茲。修建高鐵二號線是英國“北方經濟增長中心”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該計劃提出的目的在於力圖解決英國北部和南部地區發展失衡的老問題。
擴大對華出口也是英國加強對華關係的一個重要考慮。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財政大臣奧斯本繼續對中國經濟持樂觀看法。他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由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在服務業領域佔有優勢的英國企業將有望取得更大的市場。
金融合作是英國外交轉向中國的另一重要考慮。這當然也是一個兩國合作雙贏的經典例子。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外匯貿易中心。對於中國來説,倫敦金融城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平臺,而對於英國來説倫敦成為人民幣交易、清算和結算的主要西方中心,有利於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響力。
很明顯,經濟需求是英國極力希望和中國發展“黃金關係”的最重要原因。正如英國評論家馬丁·雅克在英國《衛報》上撰文所指出的,十年前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英時英國的GDP仍略大於中國,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經濟的規模已經是英國的三倍了。
英國自二戰以來一直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係”,在國際上兩國的合作也遠遠大於分歧。英國積極尋求與中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對英國傳統夥伴關係將産生何種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我看來,英國選擇與中國加強關係,並不意味著與美國的疏遠。由於英國對華關係的重點是經濟,因此英國還會保持和鞏固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事實上烏克蘭危機以來英國多次強調,北約在歐洲安全中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還可以發現英中關係可以為美中關係提供一個參考模式。中英作為兩個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如能夠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形成新關係模式,應該對中美關係的發展具有啟示意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