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東流:明確政策含義及性質界定 加快島礁建設和力量部屬

來源: 察哈爾學會 | 作者: 江東流 | 時間: 2016-07-27 | 責編: 蔣新宇

南海仲裁案後時期從“以友好求合作”變“以鬥爭求合作”

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本著“以友好求合作”的精神,中國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倡議,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南海問題。但越南堅持在否認九段線的基礎上談共同開發;菲律賓要求中國承認它對南沙部分島礁和專屬經濟區才談共同開發;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基本不回應。目前只有中越在北部灣口外一小塊海域搞共同開發,進展也並不理想。因此,在“南海仲裁案”的後時期,我們不放棄“共同開發”的建議,但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加強島礁建設和力量(包括建設力量、開發力量和防衛力量)部署,明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定義,向世界講好“南海的中囯故事”。以此實現由“以友好求合作”向“以鬥爭求合作”的轉變,徹底改變中國在“共同開發”上的態勢和地位。 明確“共同開發”的定義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是中國在20 世紀 70 年代末,提出的概念。時至今日,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各國政府,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定義都還沒有達成一致的 觀點。 有的觀點認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般是指海洋爭端當事方暫時擱置有關的海洋爭端,根據務實的原則,採取合作的態度,在爭端海域共同或者各自實施經濟開發。有的觀點則認為, 南海諸島等島嶼問題屬於領土主權問題,而海洋資源開發問題屬於海洋法問題,領土主權既不能擱置,也不能共同開發, 只有海洋資源才可以通過協商劃定區域、擱置劃界問題上的 爭議、共同開發。

有的學者對前述觀點提出反對,認為理解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含義必須符合政策意願,從中國領導人多次的講話來看,應當是擱置主權爭議,而不是擱置海洋資源開發爭議。也有觀點認為,共同開發是指南海周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對位於南海爭議海域或跨界的資源, 通過國際協議,以某種合作形式進行的勘探或開發活動。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雖然只是劃界前的臨時性安排。這是在南海地區油氣資源的發現和開發後,南海周邊國家才開始對南沙島礁和海域提出權利主張。及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 稱《公約》)的通過和生效,進一步加劇了南海爭端問題這一歷史背景,中國沒有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進行明確定義。經過這幾年的島礁建設,中國已經佔據主動地位,因此,我們有必要,也有能力,也是是時候給“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一個準確的定義了。 這就是:中國擁有南海九段線內的島礁主權勿庸置疑。領土主權既不能擱置,也不能共同開發,海洋資源可以通過協商擱置劃界問題上的爭議、共同開發。 加快島礁建設和力量部屬要在南海實現“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一“以友好求合作”的目標,關鍵在於我囯能否對南海九段線內的島礁及海域的實際掌控。而實現實際掌控的關鍵,又在對島礁的建設和力量(包括建設力量、開發力量和防衛力量)的部屬。因此,剛下線的國産水陸兩棲飛機AG600,原計劃供渤海開採石油使用的海上核動力平臺,都應優先考慮在南海佈置使用。目前,雖然我國己在南沙的島礁造出近十萬陸地,三個機場。永暑礁、美濟礁、赤瓜礁、渚碧礁等也與海南島遙相呼應,增加了中國對南沙群島的控制力。但是九段線內的島礁,被越南佔了29個;菲律賓:9個;馬來西亞:5個;印尼雖然未在南沙群島佔有任何島礁,也未宣稱擁有任何南沙群島的島礁,但印尼大産油地的納土納群島200海裏經濟海域的東北部,與南沙群島的200海裏經濟海域有重疊之處。如果我國在南海沒有足夠強大的包括建設力量、開發力量和防衛力量的部屬,不能隨時掌握,及時處置,實時控制這一地區的突發情況,想讓越南、菲律賓等既得利益國家,和我們談“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就是癡人説夢。因此,我囯在續加大建設力度,鞏固並擴大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海上核動力平臺,應優先考慮在南海佈置使用;把黃岩島、五方礁、仁愛礁等,作為今後建設的既定目標。在力量佈置上,既要有完善的防禦設施,又有轟六對南海常歸巡航,國産水陸兩棲飛機AG600也應儘快上崗。實現我國一方面在近海有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有效掌控近海海域的制海權;另一方面,極強的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加大對整個南海海區的有效管控,形成對南海聲索國的軍事威懾。只有力量才能保證:“以友好求合作”政策,不會成為我國自言自語的空話;也只有足夠的威懾,才能讓我國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不會成為一句夢話。 主導南海的國際話語權美國從鼓動菲律賓發起“南海仲裁案”,到“操縱南海仲裁案的裁決”,再到“南中國海案仲裁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北京必須遵守法院的裁決。”再到7月25日“對南海仲裁案內容不持立場”的表態,是中國在“南海仲裁案”結果出來後,中美在南海的國際話語權搏弈劰結果。法國後結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米歇爾·福柯在1970年以《話語的秩序》為題的演説中説:話語即權力。他認為,話語的外在功能,就是“對世界秩序的整理”,因此,誰掌握了話語,誰就掌握了對世界秩序的整理權,也就掌握了“權力”。話語是某種軟實力,在衝突解決中有時勝過軍力。雖然我國圍繞“南海仲裁案”結果的世界話語權搏弈中佔得了上峰,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抱有幻想。美國和日本不會輕易放棄已經為中國製造出來的“麻煩”(即仲裁庭作出的不利於中國的判決)來對中國施加壓力。菲律賓也會利用判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越南也會利用判決生事。同時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不要以為硬實力凸顯了,國際經濟地位上升了,話語權就自然而然地由我們掌握。日本曾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國際上與美國亦步亦趨,從來沒有什麼話語權可言。實力能帶來國際行為體的關注,但要讓別人把你説的話當回事,需要自身努力爭取。 涉及南海的資訊,我國政府要做第一發言者。涉及南海的資訊,我國要通過各種渠道去説,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讓對南海主權爭議的歷史由來不清楚,對中國南海權益主張一知半解的國際社會,了解真實的歷史,掌握事情的真相。

用“南海的中囯故事”告訴世界各國,中國加快南海島礁設施建設,是為了提升為本地區提供公共服務産品的能力。是為了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地區公共安全服務産品。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