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田野:開放何以倒逼改革?——WTO、可信的承諾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

來源: 人大國發院專題研究報告 | 作者: | 時間: 2016-07-26 | 責編: 毅鷗

本期專題報告的題目是《開放何以倒逼改革?——WTO、可信的承諾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作者是人大國發院研究員田野。

改革與開放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改革遭遇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時,對外開放可以為國內改革增添動力。所謂的“倒逼機制”就是通過對外開放來推動國內改革。中國加入WTO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推動就是一個以開放促改革的典型案例。預算軟約束是導致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由於時間不一致性,只有政府做出可信的承諾,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才會硬化。如果政府通過授權來捆住自己的手,那麼其承諾將具有更大的可信性。

作為最重要的多邊國際制度之一,WTO對成員國的政策選擇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從而有助於增強成員國對內承諾的可信性。在WTO的規則體系中,國有企業將難以獲得政府提供的軟補貼、軟貸款、軟信貸和軟價格管制。在私有化、法治化和分權化等國內制度戰略都有明顯局限的情況下,中國最高決策者轉向WTO來硬化對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

1998-2007年十年間,無論是從總資産貢獻率還是成本費用利潤率上看,中國國有企業的營利能力都在不斷改善。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們可以從中國加入WTO的歷史經驗中理解開放倒逼改革的因果機制,從而更有效地以開放來推動改革。首先,更高水準的開放意味著産品和生産要素在國家間更大程度的自由流動,但這種跨國自由流動本身並不會自發推動國內改革。作為國家間合作與競爭的規則,國際制度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國內制度,從而實現制度變遷。其次,如果政府的改革承諾缺乏可信性,約束性強的國際制度比約束性弱的國內制度能夠為國內改革提供更大的推動力。再次,由於改革是由國家決策者主動推進的制度變遷,只有當國家決策者的偏好與國際規則、規範相一致時國際制度才會推動國內改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