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葛紅亮:南海仲裁與中菲關係的發展

來源: 察哈爾學會 | 作者: 葛紅亮 | 時間: 2016-07-25 | 責編: 蔣新宇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是南海仲裁與中菲關係的發展,然後就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互動。

    就像我們之前一直預測的一樣,菲律賓新總統上任,確實為中菲關係緩和的轉向帶來了非常好的契機。但是,從目前來看,他在國內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所以也需要新政府拿出很大的決心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次菲律賓大選以來中菲關係的發展。在這次總統的競選過程中,杜特爾特以及其他候選人都對菲律賓對華政策進行了討論,相比阿基諾時期的對華政策,這些聲音總體來説更為務實,實際上也成為了菲律賓對華政策的主流聲音,這樣無疑給中菲關係帶來了很好的契機。從菲律賓對華政策大的趨勢來講,它也是對阿基諾時期對華政策的一個回擺。我們知道阿基諾時期的中菲關係已經進入到底,自2011年9月阿基諾訪華後,中菲領導人就沒有再進行過相互訪問,中菲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在2012年的黃岩島對質事件後,中菲關係就更加的麻煩。2013年,菲律賓提出仲裁,中菲關係逐漸走向下坡。在我們看來,這種“下坡”表現在菲律賓非常激進的對華政策和十分強硬的南海政策,而這對於中國或者中菲關係來説,顯然都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將這種“下坡”關係持續下去,中菲關係朝著戰爭走向而發展,將會對中菲關係和區域和平都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杜特爾特只是在政策上做了一個回擺,其實這不能説他實現所謂的親華政策,他發展的一個傾向就是像其他國家一樣,在大國間實現一個均衡政策。對於杜特爾特來説,他需要在六年的執政期間實現發展,因此這種大國平衡的政策對於國家的發展和安全來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雖然菲新總統的上任為我們帶來了對中菲關係的期待,但目前比較棘手的事情還是南海仲裁的處理。前不久,中菲兩國的外長已在蒙古進行了會晤,其中最重要的關注點是中菲雙方對仲裁結果看法上出現非常大的分歧。

    其實,從菲律賓方面來看,無論是從國內或國際來看,南海仲裁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

    首先從國內看,菲律賓提出仲裁也顯然並非是一時提起,而是對黃岩島對質失算的一個回應——他希望在南海上扳回一局,這對於菲律賓國內其他利益集團(特別是軍方及能源集團)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菲律賓的國內政治可以説是非常特殊,是一個具有高度壟斷性的家族利益集團。這種情況對杜特爾特來説具有非常大的挑戰,因為他是一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領導人,要説服既有的國內利益集團是非常困難的。從目前來説,仲裁結果對菲律賓是非常有利的,這是菲律賓在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促進主要利益集團的一個因素,所以其他利益集團未必會讓步。另外,就他個人來講,杜特爾特也想利用這個有利的仲裁結果,去贏得他在國內的支援,並增加他在對華交往中談判勝利的籌碼。中菲將會談判什麼呢?也就是説中國能給菲律賓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因為就接下來中菲關係的博弈來講,仲裁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另外,從地區層面來講,菲律賓以及杜特爾特也面臨來至東盟內部的博弈或者鬥爭。從目前來看,東盟非常堅持仲裁結果,對華也不是非常地友好,總體來説,東盟還是強調國際司法和外交程式的。所以,如果菲律賓堅持與中國直接談判的話,在東盟內部也將會面臨很大的麻煩。此外,對於美國、日本這些盟友來説,菲律賓的政策轉向也可能面臨來自美國或日本的壓力,或許談不上要挾,但這些盟友也不會輕易地讓菲律賓直接與中國談判。此前,杜特爾特也明確地表態過他會聽取盟友的意見,所以説,如果美日在接下來非要把菲律賓綁上他們的戰車,杜特爾特也將會力不從心,也就很難兌現他在對華務實政策上的轉向了。

    綜上,正是由於國內外的挑戰或者自身的一些盤算,才導致杜特爾特在仲裁結果出來後仍表現得特別低調,他並沒對這樣一個外交上的重大勝利進行炫耀,可能是在為保持對華溝通留下更多的餘地。當然,我們可以看到菲律賓對華態度主要表現出三點意思:第一,增加話語權;第二,對有利的仲裁結果增加贏判;第三,保持克制與冷靜。因此,我覺得仲裁從輿論上對我們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所以接下來的壓力還是從南海開始,應該從最棘手的著手,就像我們常講的“解鈴還需繫鈴人”,也就是中菲最好能夠直接坐下來談判,而杜特爾特的做法也為中菲直接的“坐下來對話”留下了餘地。

    但從目前來看,中菲開展直接對話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不僅是來自菲律賓國內、區域性的或國際的挑戰,其實都存在一種“戲中戲”的博弈,不管是雙重性的或是多重性的,這都要雙方拿出很大的誠意和很強的毅力。因此,我覺得就像我們中國政府強調的,這個爭端的解決,還是需要雙方坐下來談判或直接協商,這就是外交手段,當然還是會涉及在南海爭端或事務中發揮一個很大的作用。

    關於中美在南海上的博弈,我個人的看法是:從目前來看,中美在南海上進入一個相互管控的時期。 在之前,美國一直在南海進行底線性的試探,如不斷地進行巡航,這在國際輿論上顯示出美國對南海的壓制之勢。同時,美國在南海也長期保持著前沿的戰略,自從南海巡航頻率和影響加劇以來,這種前沿戰略已親上前線,因為美國覺得其盟友已無法抵擋來自中國的強勢,所以就需要在南海上給中國增加壓力,這也表現在巡航力度的增大上。實際上,美國巡航的本質並不單單是強調所謂“自由航行”,而是關係到南海上的一種規則,包括中美之前建立的“海上相遇”規則。中美一直在進行實踐,但是關於這種規則在南海上的應用,中國是不承認的,因為南海是公海,並沒有國際水域的概念。

    在仲裁結果出來之後,美國除了在輿論上要求中國接受這個結果外,目前並沒有太大的動作。我認為,我們還是不能排除其他危險性,就是美國會在南海強行去維護所謂的“海上自由”,或要強制中國來接受,那麼中美關係就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危險。目前中國仍然在參加由美國主導的一個軍演,美國海軍司令也在中國進行訪問,總體來説兩國軍隊的溝通仍然是保持順暢的一個渠道,也可以判斷出中美政治溝通是暢通的,所以中美之間發生上述危險的概率也是比較小的。

    因此,我的看法是:南海不可能是軍事就能解決的問題,中國也很難找到軍事解決的一個契機和方式,所以説未來南海問題的解決還是需要通過外交的方式,通過雙方坐下來談實現。而這種談判是不是像中國講的“太極拳式”的?目前很難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解決不可能會把菲律賓或越南佔有的島嶼上的士兵趕走,也不可能對我們在南沙佔有的島嶼或九段線進行廢除,所以説國際仲裁或國際法很難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