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劉旭:中俄能源協議新突破 越走越近

來源: 中評網 | 作者: | 時間: 2016-07-25 | 責編: 毅鷗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25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旋風式國事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旭昨日對中評社記者表示,在中俄最新簽訂的合作文件中,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有新突破。中國進入到了俄羅斯能源産業的下游,開始參與高附加值産品的生産。

中俄兩國元首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之後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於協作推進資訊網路空間發展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了經貿、外交、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農業、金融、能源、媒體、網路、體育等領域30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

劉旭表示,中俄雙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有一些突破,之前中國只是做俄羅斯能源産業鏈的上游,這次中方參與到了産業下游。“上游就是把能源直接開採出來運到中國,下游就是把生産出來的原油天然氣經過一些煉化,最後變成高附加值的産品。現在我們就可以進入到下游領域。”

根據兩國發佈的聯合聲明,在經貿合作領域,兩國將保持雙邊貿易穩定快速發展勢頭,逐步優化貿易結構,創新合作模式,為實現2020年前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創造必要條件,擴大相互投資規模;雙方堅持所有合作原則,推進油氣、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能源裝備等領域合作,在互利共贏基礎上建立長期能源戰略夥伴關係。劉旭認為,俄羅斯讓中國進入産業鏈下游是因為俄羅斯缺乏資金,需要找有資金有技術的合作夥伴。

劉旭表示,在這次簽署的合作文件中也有俄羅斯很多期待的東西沒有達成。“俄羅斯以前一直供應我們上游的産品,但是俄羅斯不想只做一個初級産品的供應者,而是希望獲得全産業鏈的價值。”劉旭舉例説,俄羅斯在歐洲就是這樣做的,俄羅斯在歐洲買了很多煉廠,開展一體化經營。俄方也想在中國這樣做,但是一直沒有做成,這次也沒能達成協定。

這是普京自2012年3月再次出任俄羅斯總統以來第5次訪華,也是年內首次訪華。劉旭表示,從國際形勢來看,俄羅斯被西方制裁,中俄之間肯定會越走越近。

“從長期看,俄羅斯與西方存在結構性衝突,特別是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國現在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此外,隨著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規模、層次和頻度的增加及對話語權關注的提高,以前很多沒有出現的情況現在表現出來,比如南海問題。”劉旭説。在這一點上中俄的立場接近,具有開展合作的基礎。

“經濟上,俄羅斯現在面對西方的封鎖,缺乏資金。在招商引資的時候,俄羅斯就更加依賴亞洲市場。”劉旭認為,亞洲的中國、日本、南韓都有實力對俄羅斯的項目提供融資。另外,俄羅斯的很多産品對亞洲市場也很有吸引力,比如能源産品。“我們希望加強和俄羅斯在資源方面的合作,鞏固資源供給的穩定性。這是一個大勢,在這種情況下,中俄關係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劉旭説。

據英國廣播公司當地時間6月24日報道,英國脫歐公投最終結果已經出爐,脫歐派獲得最終勝利。劉旭認為,英國脫歐會對俄羅斯造成短期有利影響。英國脫歐導致歐盟向心力下降,同時也導致美國對歐盟的影響力下降,這使得俄在對歐關係中的地位相對上升,進而使俄羅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相關問題上,如烏克蘭問題,産生對歐洲國家“各個擊破”的可能。但這種影響仍將是短期的。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政治敵視根深蒂固,考慮到東歐國家在歐盟中的話語權可能進一步上升,歐盟對俄政策中的東歐因素將日益重要,因此長期看英國脫歐對俄歐關係的影響有限。不過,經濟方面的影響存在很大變數。歐盟已延長對俄制裁,英國脫歐不會改變這一決定。但由於英國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英國脫歐會對俄羅斯規避美歐制裁提供新的路徑。不過這次脫歐僅是公投的結果,尚未正式實現,英國仍然存在於歐盟之內,因此評估具體的經濟影響為實尚早。

關於對中俄關係的總體判斷,劉旭認為,學界存在“權宜之計”和“長久之計”之間的爭論。“其實兩者是相關滲透的”。兩國的經濟互補性正在逐漸增強,這突出表現為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投資、融資、貿易等方面)依賴的增強。這構成兩國關係“長久”性的支撐因素。然而,考慮到中俄,特別是俄羅斯所處的國內外環境(美歐制裁、油價低迷、國內結構改革難行)的現實情況,兩國關係又難逃“權宜”之嫌。當然,所謂“權宜”的對象,主要是指西方國家的態度。我個人覺得“權宜説”過度強調了外因,評判兩國關係還需要從歷史和現實、政治和經濟、地緣關係和世界格局等多重角度綜合考慮。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