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由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辦的《2016中國公共財政論壇》于中關新園群英會議廳召開。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雙林,前國家稅務福局長許善達,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巡視員魏加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巡視員孟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黃朝翰,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主任劉怡教授等做了關於稅制改革及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改革的發言,前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丘小雄也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論壇由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錢立主持。
林雙林教授談了如何建立可持續的地方財政體系。他指出中央政府的收入佔不到50%,地方是50%多一點,但支出地方佔了85%還要多一點,中央只佔了14%左右。這樣的收支結構非常不均衡,目前是採取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辦法,現在中央的轉移支付已經佔到地方財政收入的40%左右。轉移支付很有必要,但也容易滋生很多問題。目前地方財政嚴重依賴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的收入就是四萬多億。土地出讓金這個收入是地方基金收入的大概80%,隨著房地産市場的下滑,土地財政顯然無法持續。他提出建立可持續的地方財政體系,必須落實中央支出的責任。中央政府要將社會保障、醫療、扶貧等公共責任承擔起來,這樣既促進社會公平,又增加中央政府的凝聚力。他還提出我們國家正在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橋梁,各種管道,交通工具、環境治理,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支出,所以要給地方政府更多的稅收份額,讓地方政府有錢多幹活,促進經濟發展。
許善達贊同林教授中央與地方收支不平衡的觀點,提出這次營改增要減稅大約9000億,地方財政無力承擔,應該進行稅種置換,把消費稅劃到地方稅務管理的零售環節當中,對地方稅收進行補償。消費稅轉零售環節以後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如能減輕所有生産消費稅企業的財務成本,地方政府會關注增加本地區居民的收入,想辦法擴大本地區的消費。居民納稅的概念也會增強。他認為應該設計一個全國統籌通過國有資本來降低社保繳費率的社保的制度改革,以保證去産能過程中下崗工人的利益,確保去産能順利進行。
劉怡教授提出了地方財政競爭的問題。各個特區和一些特殊經濟領域減稅甚至免稅來招商引資,先搞不平衡再搞平衡,這樣造成了競爭環境的不公平,中央政府又被迫採用轉移支付來扭轉這種情況。經濟特區範圍不斷擴大,且享受的稅收優惠逐漸增多,這帶來了這些特區的繁榮。增值稅範圍的不斷擴大,使得各地更偏向將銷項留在本地,但進項儘量避免,這些都影響了企業的區域分佈。這些稅收政策以及轉移支付帶來的對區域經濟公平發展的扭曲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關注的問題。
魏加寧部長認為僵屍企業退出社會損失最小,但地方政府拿不出錢來安置下崗職工,銀行但心一旦僵屍企業退出不良資産都暴露出來了,所以都反對僵屍企業破産,因此只有中央政府介入才行。中央政府要胡蘿蔔加大棒,一方面要給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壓力。另外一方面也要給他激勵,如果讓僵屍企業退出,要讓他感到有一些好處。
高培勇院長很形象地把政府財政的日子和小家庭的日子做類比,並指出目前實施的分稅制其實是分錢制。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黃朝翰認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互補的,必須相互配合才有效果,單獨採用一種無法得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他還提出由於美國式的經濟學過分強調數學,而變得不接地氣。
孟春部長就三個問題發表了觀點。首先,當前經濟形勢在分化的同時,各地財政收入增速也在分化。其次,不能主動適應經濟的新常態的地區財政風險在加大。最後,實現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是應對這種局面的措施。丘小雄指出營改增最大的好處還不是稅制的轉化,而是對經濟增長的促進,即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