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

來源: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 作者: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 時間: 2016-07-18 | 責編: 王琳_觀點

摘要:

  為了反映我國移民及相關發展情況和特點,了解2013-2014年國際移民的相關動態,我們組織編寫了《中國移民發展報告(2015)》。全書由總報告、專題篇、國際案例篇、國內案例篇、綜合篇五大部分組成。

  總報告重點梳理了世界範圍內國際移民的現狀特點、分析了2013~2014年中國國際移民的規模及分佈情況。在此基礎上,總結了2013~2014年中國國際移民相關特點和趨勢,並從充分發揮國際移民的作用和加強來華人才移民制度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專題篇主要探討了推動我國簽證政策便利化、在中國建立技術移民事業的方向、國際移民的生活品質、中國海外投資移民的現狀及趨勢、國家行為理論視野下的出入境管理等新時期與移民相關的熱點問題。這些專題論述加深了對移民問題的了解。

  國際案例篇主要介紹了美國吸引外國企業家與投資人的移民新政、挪威的中國海外移民的發展情況以及部分發達國家移民法的情況。

  國內案例篇主要探討新時期下上海自貿區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吸引國際人才,對依法管理服務來華外國人、完善上海口岸簽證法律制度、設立特殊居住證制度以及“自貿通行證”制度等問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並提出了許多政策性建議,為自貿區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援。

  綜合篇對新歸僑文化認同、國外大都市外國人管理與服務經驗、申請《外國專家證》若干程式和建設中國的技術移民制度等四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為相關政府部門、專家學者以及移民者處理移民相關問題提供參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的跨國流動趨勢已不可逆轉。2013年,全世界約有2.32億人在出生國以外生活與工作,佔世界總人口的3.2%。隨著人才流動的加速以及“移民紅利”的凸顯,各個國家更加重視移民人才,移民制度已經成為國際人才競爭的重要方式。

  2014年,世界各國對於移民人才的爭奪表現得更為激烈。各個國家均在不斷地調整出入境政策和移民計劃以吸引本國所需的人才。2月,加拿大取消投資移民計劃的同時,正式將申請去加拿大的普通簽證改為10年多次往返簽證,使其移民政策更聚焦于吸引技能人才和能為加拿大帶來稅收和創新創業的人才。6月12日,日本參議院通過新修正案,規定擁有符合資格高級技術的外國人,住滿3年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而原來需要10年。幾乎同一時間,日本政府宣佈在“國家戰略特區”新設窗口,為外國創業者提供創業時所需的行政和民間所規定的手續的統一辦理渠道。7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慶日講話中指出,“歡迎移民來到美國的基本理念就根植于我們的生活方式,深入我們的基因”、“要修正破碎的移民體系,吸引海外最優秀、最傑出的人才”。8月11日,英國將實行專門針對中國的簽證便利化措施--24小時超級優先服務簽證,提交申請後可在24小時內得到受理並獲得結果作。11月10日,中美兩國宣佈雙方將為前往對方國家從事商務、旅遊活動的另一方公民頒發有效期為10年的多次入境簽證,為前往對方國家留學的公民頒發有效期最長為5年的多次入境簽證。11月20日,奧巴馬繞開國會,直接頒布行政令實施籌劃已久的移民改革計劃,決定合法化500萬非法移民。同時表示將會簡化合法移民的步驟,為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附贈綠卡……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出現,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個信號:各國對於移民流動所帶來的紅利給予高度關注,移民問題已成為各國關心的重要政治、社會問題。

  2014年,中國迎來建國65週年。這一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全面改革開啟;這一年,時隔13年中國再辦APEC峰會,並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這一年,中國的對外投資首次超過引進外資;這一年,中國的出入境人員首次超過1億人次……這些都表明,“中國夢”正在實現,中國正在以穩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在中國加快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國際移民群體也迅速增長。2000年以來,出生於中國大陸而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的人口超過90萬人;最近幾年,新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國家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每年均在15萬人左右。而2014年,美國投資移民簽證(EB-5簽證)的中國配額在財政年度結束前提前用光,EB-5簽證有85%以上頒發給中國大陸公民,中國連續多年為美國、澳大利亞的第一大投資移民來源國。

  大量人才向海外移民雖然暫時對我國的人口結構影響不大,但目前我國面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形勢,“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變得越來越緊迫。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國的人口年齡構成已經變成紡綞形,15歲到59歲的勞動人口從2010年以後開始絕對地下降,中國的勞動力供給出現了負增長,人口撫養比開始提高,這意味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201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5億,佔總人口比例達13.7%;預計到“十二五”期末,我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21億,中國已經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30年,中國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將是人口老齡化,以及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不足。為了避免老齡化帶來的風險,補足高層次人才的缺口,中國也應該從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選才為我所用。

  而事實上,中國對於國外人才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中國具備“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條件。目前,在我國長期居留的外籍人士約85萬人,佔我國總人口的0.06%;根據匯豐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目的國之一。未來,我們應該在開發“移民紅利”方面做好準備。

  為此,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自2012年以來連續三年發佈《中國國際移民報告》,並召開多次研討會討論移民的相關問題,引起國內外的極大關注。作為較早關注這個話題的研究者,我們注意到,目前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比較少,媒體和百姓對此也缺乏深入和全面了解。針對國際移民現狀和中國國際移民的特點和趨勢,我們繼續開展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推出《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全面總結了2014年中國國際移民的現狀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在詳實的數據、資料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推動我國簽證政策便利化、建設我國的技術移民制度、中國海外投資移民的現狀、新形勢下出入境管理等熱點問題,同時有針對性地分析了美國、挪威的移民新政和當地中國國際移民的現狀,分析了主要發達國家的移民法情況;並結合我國自貿區的發展,探討新時期下上海自貿區如何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吸引和留住國際人才;報告也拓展了移民領域的研究範圍,關注國際移民的生活品質、新歸僑的文化認同、國外大都市外國人管理與服務經驗、申請《外國專家證》的若干程式問題等與移民密切相關的問題。

  過去十多年,我一直致力於國際人才研究。在此過程中,看到世界各國紛紛建立或完善移民制度以吸引國際人才,開發“人才紅利”,而我國雖然也出臺各種人才計劃吸引人才,但在國際競爭面前仍不具有優勢,對此,不免有些擔憂和著急。我相信,移民自由流動、國際人才共用,將是全球化發展的一個趨勢。對移民現象進行深入研究,對中國制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保護中國海外移民權益、提升國際移民治理的話語權等方面將有幫助和參考價值。這也是CCG編寫併發布《中國國際移民報告》的根本出發點。

  在開發“移民紅利”方面,推進得最快的無疑是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結合我國的國情,德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德國不是一個移民國家,歷史上非常注重日耳曼血統,對外國人入境和工作的控制十分嚴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移民還只有人口總量的1%左右。20世紀末,德國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出生率負增長、高科技人才短缺的現象。政府不得不考慮長遠社會和經濟發展利益,開始有條件的引進高科技人才,並在移民問題上有所鬆動。2013年,按照聯合國的統計,居住在德國的移民已高達984.5萬,佔到了德國總人口的11.9%,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俄羅斯的第三大移民接收國,移民對於德國的經濟增長和德國的崛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德國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加劇,引入專業人才保持經濟競爭力已經成為德國社會共識。2014年12月3日,德國部長會議通過了一項新的移民法案,該法案如經議會審議通過,將更寬容、開放地接納那些已經成功融入德國社會的無證外來移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破除國內人口流動的戶籍、身份等障礙,帶來了國內人口流動的紅利;未來的三十年,中國要從依靠“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轉向依靠“人才紅利”的發展模式,充分釋放“人才紅利”。我在2009年出版的《人才戰爭》中提出,人才的紅利,不單單是13億中國人的人才紅利,而是需要把目光從國內轉向世界,從70億人口中尋找我們需要的人才,讓全世界的高端人才和我們一同共築“中國夢”,要讓世界每一個人都知道:“中國夢”不單單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吸引全世界人才來中國的“中國夢”,是讓全球人才願意也能夠來到中國發展,願意也能夠到中國安家的夢想;是一個讓全球有才之士能在中國發揮才能、獲得機會、奮鬥致富的夢想。

  2014年5月,習主席在外國專家座談會上指出,“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更加積極主動地引進國外人才……”。看到國家如此重視國際人才,我非常欣喜。希望我國進一步推進人才對外開放,借鑒各國的優秀經驗,制定能讓國外人才來華發展、安家、成為“新中國人”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移民制度,“讓有志於來華發展的外國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讓他們主動參與中國的發展,為中國崛起貢獻力量。。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

  王輝耀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