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非:“一帶一路”連接歐洲的“心臟”——捷克

來源: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 作者: 吳非 | 時間: 2016-07-18 | 責編: 王琳_觀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8~30日對捷克展開國事訪問,這既是中捷建交67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捷克,也是習近平主席對中東歐國家的首次訪問有評論認為此次訪問體現出中國對與中東東歐國家合作的重視,並將促進中國和歐洲整體關係的發展。

對中國民眾而言略顯神秘的捷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哪些獨特之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捷克未來將會發揮怎樣的重要作用?

捷克總統澤曼不僅是唯一一個參加中國抗戰閱兵的歐盟領導人,也是唯一參加莫斯科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慶祝活動的歐盟領導人。捷克這樣的特立獨行是否影響了其在歐盟與美國的形象呢?

其實沒有,捷克作為歐洲中部的國家,其內部的發展主要依靠製造業與金融業。那麼,作為經濟發展快速的金磚國家中國與俄羅斯,都需要在歐盟內部找到自己的夥伴。捷克屬於製造業強國,但不是政治強國。與捷克的合作不僅有利於突破美國對於歐盟的束縛,也容易突破歐盟內部的條條框框,可以説中捷的緊密關係進入快車道,基本上是中國在地緣政治中駕輕就熟、逐步進入世界政治核心的表現。並且在歐盟國家中起到點穴的效果,使得中國可以通過捷克與德國建立更加緊密的製造業關係。

捷克作為製造業強國,一直都是德國支援的主要國家,比如東西德合併之後,1991年4月16日,捷克斯柯達公司就成為德國大眾集團公司的一個子公司,大眾集團購買了斯柯達公司70%的股份,其餘30%股份在2000年收購,斯柯達進而成為德國大眾旗下繼大眾、奧迪、西雅特後的第四大品牌。

這樣在很多國際政治場合,當德國在一些與中國俄羅斯的問題上很難表態時,捷克都可以出面表態支援中國,維護其在歐洲的合理利益。捷克的特立獨行也是因為其並非政治強國,在某種程度上有其機動靈活的一面,可以發揮關鍵性“白手套”作用。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之後,當時在捷境內生活著300多萬德意志少數民族,佔捷總人口的1/4左右,當時的蘇臺德地區成為二戰希特勒入侵捷克的主要因素。捷德貿易額在捷外貿總額中的比例較大。1993年為26%,1999年上升至37.8%,2002年為34.4%。從1993到2001年,德國向捷克直接投資2676億美元,佔捷克外資吸引總額的26%,荷蘭的直接投資佔27.6%,位列第一,德國位列第二。2002年,德國成為捷克最大的投資國,捷克外資吸引額的一半來自德國。德國在捷克約有200家公司,德國的直接投資主要流入捷克的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電信、貿易和金融服務業。捷克是德國第13大貿易夥伴國,是德國在中東歐國家中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在前蘇聯時期,捷克是東歐的核心國家,並且在工業製造與商業發展上領先於其他東歐國家,因此非常需要市場經濟作為其主體經濟,但由於蘇聯的意識形態與冷戰的因素使得捷克斯洛伐克的發展變得縮手縮腳。1968年“布拉格之春”後,蘇聯軍隊在捷克待了20多年,所以一般的捷克民眾對現在的俄羅斯比較敏感。而近年來,俄羅斯人移民到捷克成為一種時尚。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人願意在地中海“蔚藍海岸”購買房地産,現在對捷克則情有獨鍾,他們在捷克購房産、買酒店,捷克成為繼美國、德國和拉脫維亞之後又一個俄羅斯人最大的聚集地。正式居住在捷克的俄羅斯人大約有4萬多。這些俄羅斯人表示,他們在捷克的感覺非常好。因為捷克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與俄羅斯更接近。

烏克蘭事件之後美國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同時美國也聯合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制裁。而德國一方面與美國進行合作,強硬制裁俄羅斯,另一方面,其內部的製造業與俄羅斯還保持經常項目的往來。作為德國製造業“白手套”的捷克,更是對於制裁置若罔聞,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往來。因為歐盟的制裁來源於布魯塞爾總部的決定,但制裁的具體內容主要由其成員國自行決定,美國盯得比較緊的國家,如德國、法國等,就執行得多一些,其他國家,如捷克,基本上不執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