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的實質是要衝破中國堅守的“九段線”。而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那就是南海仲裁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反對且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目前,各方輿論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美國軍艦會否借南海仲裁推進“自由巡航”,並由此引發中美軍事力量的交鋒。
為什麼一個中國和菲律賓的領海爭端問題,會造成中美之間的尖銳對立,會形成劍拔弩張的緊張之勢呢?
真正的原因是中美在這一地區的力量構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開始成為這一地區最強大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中國更有能力維護自己的主權。中國在南海的戰略意圖其實並沒有變,美國人也很清楚。那些反反覆復地要求中國把軍事意圖講清楚的人,其實是在有意製造一個“中國威脅”的輿論場。中國的所作所為沒有脫出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在海外沒有任何軍事基地,更不可能派軍艦或飛機到美國附近去活動。至於在南海的行動,不過是對自己的領土行使更好的管控權而已,還有用自己的建設來為南海航行提供更多方便。正如美國學者金所説,如果中國像美國一樣,在墨西哥或古巴有自己的海外軍事基地,或許還可以拿這些“東西”來和美國討價還價。這番話的另一層意思是,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根本沒有退路。
在中國看來,南海的戰略格局必須要有新平衡,因為這是中國的家門口。中方確信,只有加強在自家大門的軍事存在,改變軍事平衡,才能更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權益。通過10多年的努力,中國已成為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力量,能夠有效干擾和反制美國抵近中國家門的“窺探”。中國軍隊有實力將美軍阻擋在家門口之外。
美國的擔心主要集中在中國力量的不斷增強,會挑戰由美國主導建立的亞太安全秩序,會形成對美國的戰略擠壓。在美國看來,南海是亞太地區戰略嚴重失衡的重點區域。美國必須運用軍力的重新部署和離岸操控的手段來鞏固美國的戰略優勢,加強與盟國的關係。
從兩個國家不同的戰略目標看,雙方存在著控制衝突的可能。南海仲裁可以是一個風險增加的轉捩點,同樣也可以成為風險減少的轉捩點。
從表面看,中國軍事力量在這一地區的提升“刺激”了美國,使局勢更難以管控。但是,南海軍事力量構成的改變又是必然的。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自然而然地會帶動軍事力量的提升。中國軍力的提升並不是為了和美國爭奪亞洲或世界的霸主,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的主權而已。美國理應理解並尊重中國的戰略意圖,學會和一個在軍事上能在鄰近地區與美軍保持平衡的大國相處。這是中美和平共處的前提,也是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前提,這個前提不應受所謂南海仲裁的左右。
中美兩軍管控軍機、軍艦“近距離接觸”的機制目前正在推進之中。兩軍已經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中國軍艦還參加了美軍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雙方軍方高層還建立了電話溝通機制。這些正不斷深化升級的機制,無疑將大大降低衝突的風險。至少,從兩軍願意在管控風險方面往前走,就表明雙方的戰略目標並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衝突的地步。在南海仲裁之後,雙方也有可能進一步推進在管控風險方面的磋商與溝通,以完善機制,嚴格落實執行準則。
從長遠看,對美國在這一地區力量的最好規制,很可能就在於實力的更加均衡。更有效的管控機制取決於一個更平衡的實力構成。有位作家在論及交友時説過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交往的品質在於距離。這句話可以套用到中美在南海的相處,最好的管控有的時候就是在雙方之間留出一些距離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