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份的經濟數據公佈之後,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走向充滿各種期望,有的樂觀,有的悲觀,不管哪種情緒,不安的氣氛似乎越來越濃。縱觀國際經濟界對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充斥著許多擔心,各種論壇此起彼伏,甚至出現了同一個專家在A場論壇表示了樂觀的判斷,而到了B論壇上卻表達了悲觀的結論。
這種“朝三暮四”的現象正好反映出現在經濟形勢存在著的大量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常常影響人們的判讀力。而這種現象突出反映出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越來越缺少必要的“耐心”,他們期待新政策的出現會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期望中國經濟能夠立刻“止降返升”,期望計劃中的轉型能夠馬上被市場接受。人們對經濟轉好的“急迫心情”逐步轉為“急躁情緒”,將會對執行落實經濟政策産生負面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6月13日公佈的數據,5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0%,和4月份持平。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長9.6%。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0%。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實體經濟包括高技術産業加快,同比增長11.5%,醫藥産業增長12.2%,航太航空工業增長28.3%,電子和通訊設備製造增長12.5%。備受市場關注的裝備製造業增加值達到8.5%。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中國的經濟狀態良好,在目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屬於比較理想的地位。
然而這一次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去年回落8.2%,引起市場震動和諸多的揣測,市場的悲觀情緒主要由此而生。這個數據的變化更加劇了人們的“急躁情緒”,越來越缺乏“耐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信心”。。我們應當冷靜分析當前經濟問題的表徵,增加耐心,才能提升信心。
就目前形勢而言,保持“耐心”比“信心”更重要,沒有足夠的耐心,所謂的信心也將隨著耐心的衰減而削弱。我們的耐心來源於對新形勢的冷靜和科學的分析。
第一,經濟結構轉型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得到釋放。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轉型取得很大進展,原先低效低産的産業逐步退出市場,而取而代之的新産業,新技術,新産能的發展動力正在形成之中。中國在機器製造和專用設備製造領域的迅速崛起,已經成為目前最耀眼的成功範例。其他産業的轉型正在進行時,並且正在提速發展。當然,這個轉型時間不會很長,也不能太長,因為我們面臨的機會和機遇稍縱即逝,時間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産,不能有絲毫的浪費。
第二,有的人擔心中國的經濟大盤出現“空洞”現象,經不起國際市場的震蕩,稍有震動,即會引發“塌陷”。如果仔細分析近年來的經濟數據,可以發現,中國的經濟始終保持多樣性,産業也保持高度的獨立性,具有較好的抗震能力。根據國際機構的統計,中國能夠向市場提供多達550種各類商品,遠遠超過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製造強國。打個比方,如果中國有100個産品的生産和銷售受到國際因素影響而減産,甚至關閉,也不能影響其他數百種産品,中國依然可以保持“世界工廠”的統治地位。中國經濟“大而全”的優勢紅利能夠確保中國的經濟不會出現“失速”或“失控”現象。
第三,中國要保持適量的適度規模的“低端産品”生産端,不能一味地“掃地出門”。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在機制改型過程中,過度“捕殺”所謂的“低端産品”,把曾經幫助無數企業家完成實現第一桶金等原始資金積累的有功之臣通通棄之不用,這種“卸磨殺驢”的改革極有可能傷害中國的基礎産業的靈魂。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家充分認識到保留“低端産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為,低端産業不表明它沒有市場價值,更不表明它是經濟發展的累贅。在事實上,一個國家只生産高端産品,而沒有相應的低端産品供應鏈的存在,其高端産品也很難獲得持續發展。以電腦為例,如果只生産機芯,主伺服器,而沒有機盒,電源線等低端産品,這個産業的主動權可能被那些低端産品的供應商牽制。許多先進國家目前已經意識到這種佈局失誤,開始把那些低端産業拉回本土。美國,日本,歐盟許多國家目前正在經歷這種低調産業回流過程。此外,低端産業就像一個無限的海綿一樣,可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是最大的勞動市場。中國特色主要就在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過度“砍伐”低端産業,最後也會造成我們的高端産業的“短板”,得不償失。中國的勞動市場同樣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而適合於從事低端産品的低端技術人才大大多餘中高端人才,如何解決這些人員的出路,決定了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
所以,保留必要的低端産品生産能力,對於穩定中國勞動市場,保證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具有壓艙石的作用。
中國的轉型不能患得患失,更不能患急性病。如同身體的復蘇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而“耐心”是最好的良藥,不能盲目採用“催生”,“激素”和“拔苗助長”的模式來改變我們的經濟大盤。“信心”的基礎是“耐心”,而“耐心”能夠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