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16全球戰略論壇”第三講成功舉辦張蘊嶺主任暢談國際熱點問題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 | 作者: 李曉曼 | 時間: 2016-07-12 | 責編: 李曉曼

  2016年3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研究員出席“2016全球戰略論壇”,圍繞“當前國際熱點問題”發表重要演講。

  張蘊嶺主任首先從權勢轉移的視角對“如何看待崛起大國的總體環境”進行了闡述。張主任認為,分析總體環境,應該從國家安全環境(外部安全威脅勢力的意圖與部署、維護與拓展安全的能力)、對外關係環境(他國對華定位與對華政策、本國對外關係的開拓與構建能力)、利益拓展與實現環境(利益定位、實現條件與能力)等方面展開。

  在對總體環境進行判斷之後,張主任就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問題、規則博弈等四個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張主任認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是中國對自身是一個什麼樣新型大國的定位,其核心是“和平崛起、不稱霸不爭霸、‘建廟不拆廟’”。張主任同時指出,與喬治·凱南所稱美國在前蘇聯不存在利益相反,中美在對方國家都存在巨大利益,中美之間的關係完全不同於冷戰時的美蘇關係。在相互依賴、利益互持的新形勢下,大國關係與以往孑然不同。不僅如此,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關係不僅僅要著眼于雙邊,還要著眼于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

  關於朝鮮半島問題的淵源,張主任指出,東北亞地區仍處於二戰、冷戰、朝鮮戰爭“熱戰”的後遺症中。儘管朝韓雙方都是聯合國成員國,但南北主體之爭從未停歇。美國將南韓作為戰略前沿、將朝鮮指定為“邪惡軸心”導致半島問題更加趨於複雜。從朝鮮方面來看,擁核是既定國策。在朝鮮看來,核武器既可以作為統一半島的手段,又可以作為威懾大國的工具。但是,朝鮮擁核破壞了核不擴散機制,破壞了地區安全的框架基礎,導致地區可能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朝鮮的“盲動”可能在中國家門口生戰生亂,核事故、核泄漏的風險也很大。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半島無核化是中國的大利益所在,中國要加強與南韓和美國的合作,尋求在半島無核化問題上的利益共同點。

  關於南海問題,張主任認為,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必然把南海問題提上日程。當前,中國採取“重在掌控力”的南海戰略,堅持絕不退讓、重在能力建設的新對策,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基礎上,為區域內國家提供公共産品。

  關於規則博弈問題,張主任表示,二戰後創建的多邊貿易規則推動了全球化,新興國家群體崛起帶來了新的訴求和新的挑戰。美國另起爐灶,通過TPP等協定繼續掌握規則制定權,提高後起國家進入新體系的門檻,重塑發達國家的既有優勢。中國官方從沒有反對TPP,但中國並不是消極等待,而是奉行積極的自貿區戰略,有選擇地推進推進貿易投資協定的簽署。“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成立就是中國積極作為、爭取規則制定權的體現。

  演講結束後,與會學者就朝鮮擁核意志、新型大國含義、理論體系的創新與構建等問題與張主任進行了交流。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