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國發院名師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發佈時間: 2016-03-18 10:32:22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毅歐    責任編輯: 毅鷗

 

張雲飛 國發院研究員、社會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報告指出:生態文明領域改革有序推進

解讀:2015年,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一年。4月,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這些文件對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了總體設計和政策安排。(張雲飛,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報告指出: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取得積極成果

解讀: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主席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講話。氣候大會通過巴黎協定,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內。

報告指出:制定國家海洋戰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建設海洋強國。

解讀:國土是涵蓋陸海空在內的完整整體。為此,必須堅持陸海空統籌,在捍衛國家生態環境整體權益(捍衛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的完整性)的同時,必須將陸海空的資源能源開發和生態環境整治統一起來,按照立體的方式推進可持續治理。尤其是,要將捍衛藍色國土安全、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統一起來。

報告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

解讀: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基本上涉及到生産和生活兩個方面。報告提出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生態環境責任,增強公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只有從企業和公民兩個方面入手,抓住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兩個環節,加上強化政府的責任,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報告指出: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解讀:環境和發展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方針,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這個問題上,既要防止單純的發展主義,也要防範單純的生態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也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解讀:必須克服GDP崇拜症,在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必須堅持引入綠色指數。總理報告提出的上述指標,不僅具有約束性,而且具有導向性,是轉向綠色發展的可行舉措。目前,應該重新研究綠色GDP,並適時推出;從統計制度、會計制度、審計制度的綠色化等方面,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報告指出:我們要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解讀: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沒有美麗中國,就不可能實現民族復興。自然可持續性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我們要走向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報告指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解讀:綠色金融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和要求:從引導資本流向的角度看,要求將與資源環境生態等相關的潛在成本、收益、風險、回報納入到投融資決策中,由此規範和引導經濟資源流向,促進綠色發展。從金融交易的角度看,它是金融産品與市場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實現的是生態環境權的價值的跨時空交易,本質上是生態期權。

為此,政府必須將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作為投入的重點領域。此外,必須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引入和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為綠色發展引入更多資本。

要將對自然資源和自然資産的投入作為重點。通過向小流域水土治理、植樹造林、生態恢復以及草業、林業、漁業等與自然資源相關的領域和産業的投入,可以極大地增加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最終會提升國家的總體實力。

報告指出:啟動綠色製造重大工程

解讀:綠色製造是將自然生態環境要素考慮在內的製造,代表著製造業發展的方向。國際社會在克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提出了“工業4.0”等製造業綠色化戰略。目前,我們應該將“工業4.0”和“網際網路+綠色生態”納入到製造業的發展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此,必須創新創業政策,推動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有機融合。

報告指出:積極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

解讀:生態城市(綠色城市)是世界城市化發展的重大趨勢。建築和建材是影響生態建設的重要要素。建築和建材必須堅持節約原材料、能源的原則,堅持與環境友好的原則。在整頓建築市場的過程中,必須加強相關的執法,提高綠色標準。

報告指出:制定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方案,今年退耕還林還草1500萬畝,這件事一舉多得,務必抓好。

解讀:生態環境惡化是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退耕還林還草是生態恢復的重要手段。總理報告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指出了其重要性。目前,關鍵是要切實落實退耕還林還草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産和生活保障問題,加大生態補償的力度。在加大縱向補償的同時,必須加大橫向補償的力度。發達地區尤其是生態受益地區應該承擔起生態補償的責任和義務。

報告指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解讀: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但是,如果不從維護人民群眾權益的角度切入,那麼,就不可能調動起人民群眾參與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總理的報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指明瞭我國綠色發展價值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發展和環境的雙贏。

報告指出: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

解讀: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産和生活秩序,必須重拳治理。總理的報告提出了明確的約束指標和政策舉措。目前,關鍵是要嚴格執法,真正將之納入到依法治國的軌道中,堅持依法嚴格追究責任尤其是終身追究。

報告指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

解讀:節能環保産業是一切與節能和環保有關的産業總和,不僅是支撐綠色發展的産業支點,而且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關鍵是要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將之作為綠色投入的重點。

報告指出: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解讀:生態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必須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必須堅持主體功能區戰略,尤其是在生態涵養地區要嚴格限制破壞性的開發。運用補償和獎勵手段有助於推動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關鍵是國家要加大投入,發達地區對之作出支援。

報告指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自覺行動起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解讀: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涉及的是公共利益問題,必須堅持和鼓勵全民參與,這樣,才能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因此,必須將推動生態治理創新和社會治理創新結合起來,重視發揮基層民主組織的作用,重視發揮工青婦人民團體的作用,重視發揮環境民間組織的作用。當然,這一切都必須納入到依法治國的框架中。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