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文化創意産業在城市更新中的進一步思考

發佈時間: 2016-01-22 15:12:41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於今    責任編輯: 毅鷗

 

二、我國城市更新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城市更新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已有50餘年,其發展歷程曲折漫長,直到90年代後才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展開。城市整體經濟實力的飛速增長和房地産市場的推動,改變了城市更新的投資方式,由“投入型”轉向“産業型”,房地産的效益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推動城市更新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但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問題一:形象工程

許多城市大量存在大量形象工程,由於急功近利,不顧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嚴重脫離實際而開工,多因建設資金不足而造成長期大量拖欠工程款,為以後發展造成嚴重障礙和沉重負擔,導致當地城市由強變弱,居民由富變貧,企業由盛變衰,甚至破産;大量拖欠農民工工資,向弱勢群體轉嫁負擔,造成全國性的嚴重社會問題。

問題二:扭曲社會關係和利益結構,催生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在城市更新的博弈中,存在著政府、房地産商和居民三方對弈者。居民的要求是保護他們的租金收益或對損失租金收益給予補償,開發商的追求是利潤最大化,至少獲得行業平均收益,而政府希望避免財政壓力,實現社會穩定和政績。

現實中,城市更新意味著物質空間和人文空間的巨大變動和重新構建,尤其是強制性搬遷,往往造成社會基礎和城市文化的撕裂和損壞,社會各方面成果的完全滅失,以及因採取手段不適當引起的社會矛盾激化,産生社會不穩定因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下,西方發達國家開始了一場以功能區規劃、大規模城市清理重建及城市高速公路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更新運動,然而,更新運動始終伴隨著激烈的反抗。 更新方案,將是這三方利益平衡的合約安排。

問題三:城市文脈斷裂,城市特色消失

厚重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獨有的特色,也是城市競爭優勢關鍵因素之一。它體現了城市的特色和個性,是城市的底蘊和魅力所在。沒有了故宮和四合院的北京,將很難與保存完好的羅馬、巴黎並稱為人類文化古城;沒有了泉的噴涌、沒有了水的韻致,濟南引為自豪的泉城就會在人們的認知中被抹去。

有的城市將古建築拆除後,建起了倣古建築,要知道,建築是不可複製的,再精美的複製品也是贗品,而且這種行為割斷了城市的文脈,破壞了城市的意象,使城市在所謂現代化的同時,失掉了沉澱數百年世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資源和物質財富,失去了城市獨有的特色。

三、文化創意産業在城市更新中的進一步思考

1.延續城市文脈,繼承工業遺産

在我國,作為20世紀數量最大的建築遺産--工業遺産卻因為既非古建又非文保對象,而且往往由於形象太“寒磣”,與飛快“長大、長高”的城市建築顯得格格不入,從而成了舊城改造的重點對象——往往是用推土機推平了事,這種處理方法和態度無疑是簡單而粗暴的,畢竟,城市的發展不應以割斷歷史為代價。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工業遺産作為近代工業文明的産物必將日益顯示出其歷史文化價值與精神審美意義,更能滿足文化産業在各方面的巨大需求。

如城市更新中最令政府難以處理的工業遺産,正好滿足了文化産業對於辦公、創作場所等空間需求。設計、藝術以及出版影視等産品展示和推介需要的場所需求。再如,工業遺産的特點是大尺度,這對滿足市民的公共活動需求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地方在工業遺産處理中並沒有大拆大建,而是結合一些工業元素整體包裝成為公共活動場所,如城市公園、主題公園、電影院等,對滿足市民的公共活動需求具有積極意義。此外,可以結合工業遺産的部分空間,以藝術創作為基礎,開一些酒吧、餐廳等商業和日常生活及娛樂設施,進行到底城市與空間科學設計的商業化運作。

歷史是一筆巨大的資源,但又不能僅僅成為資本。在創意城市的過程中創作城市,在創新城市的過程中創造城市,把文化創意産業與推進産業結構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把發展文化創意産業與舊城改造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産結合起來,而且應當把每一棟建築、每一條街道作為藝術品加以創作,把整個城市作為一件文化産品來對待,讓每一棟建築、每一條街道乃至整個城市都能成為一件藝術品,一件文化産品。

2.促進産業升級,提高城市競爭力

文化創意産業是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結果,也是新技術、與智慧財産權有關的文化創意與傳統産業的融合。因此,從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來看,文化創意産業體現了産業融合的産業發展新趨勢。文化創意産業最大的投入是以人的創造力為標誌的智慧財産權、並依託現代的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電腦技術作為工具,因此,它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産業,體現了現代産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同時它是一種典型的節能産業,因而可以為産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目前我國各類産業升級的空間還比較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助推創意經濟升溫。以典型的製造業為例,中國製造正面臨非常大的資源壓力和環境壓力,煤炭資源、各種礦産資源壓力巨大。與此同時,我國現有製造業文化含量低,品牌、創意、設計水準低的劣勢已經顯露無遺。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土地資源培養起來的製造業,依然處於産業鏈的低端,只能成為世界工廠,産品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企業的手中。我國經濟的發展必須以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方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文化創意産業的高附加值,可以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增值産業升級,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能夠加快現代城市服務業發展,改變目前傳統服務業在第三産業中唱“主角”的局面,迅速推動第三産業的優化與升級。我國對文化創意産業的需求巨大。近年來,隨著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深入,文化創意産業作為朝陽産業越來越受重視,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在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1697.7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2826.3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2%提高至2014年的13.2%,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柱之一。2015年北京動漫遊戲産值達455億元,産值佔全國三分之一,比2014年的372億元增長22.3%,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的130億元增長250%;出口額達58.7億元,居全國首位。電視産業最清晰地體現了供需失衡,我國該産業每年有約600萬小時的節目缺口。以青少年節目為例,我國18歲以下人口達3.67億,但青少年節目多依賴進口卡通,而且經常定位不當。青少年産業的內核是文化創意,缺少文化創意的支撐,青少年産業只是成人消費在兒童消費中的延續,註定是沒有生命力和持久性的。此外,我國網遊市場潛力不可小覷,有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手機遊戲用戶將超過6億,市場規模達到450億,而強實時性成為重度遊戲的特點,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

國際經驗表明,英國等西方國家大多數大城市在實現工業化後,都把發展文化創意産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因為文化創意産業在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産業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作用巨大。正如經濟學家羅默所説,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産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

在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國際間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文化創意産業已不僅是一個發展的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實。據歐洲的一項調查表明,在工業品外觀設計上投入1美元,將能得到1500美元的回報。可見文化創意産業的基礎在於創意,前景在於産業。只有促進創意成果轉化為經營資源,通過向傳統産業的滲透和産業鏈的整合與延伸,進行深度開發,才能充分獲取創意産業的效益。

因此,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應實施産業集聚和人才集聚的戰略,集中優勢兵力聚焦若干重點行業(主要是工業與建築設計、文化傳媒、諮詢策劃、時尚消費等),強化品牌戰略,包括做強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品牌、創意企業品牌和創意産品的品牌,從而極大地促進産業升級和增強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3.促進社會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文化創意産業是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的行業,其發展的關鍵在於人才。從目前我國的人力資源看,還遠不適應創意産業迅速發展的需要。據報道,紐約創意産業人才佔工作總人數12%,倫敦為14%,東京則達15%,而我國創意産業發展較好的北京、上海都不足1%。不僅因為缺少高端創意人才和策劃人才,導致原創作品少,創新模式少,而且也缺少擅長將創意作品“市場化”的經營人才和行銷人才,即所謂的“新媒介人”階層(如藝術經紀人、傳媒仲介人、製作人、文化公司經理等)。以動漫為例,國內市場上90%為歐美日韓的作品,國內市場對國産片的需求遠大於供給,而我國的上海從事動漫設計製作的人員不足2000人,而南韓有3萬多人。此外,由於缺乏優秀的“新媒介人”,對創意産品的推廣、衍生産業的發展、品牌的塑造、價值的挖掘都還很不理想。在英國倫敦,學生可以在150多個本科學位及400多個研究生學位創意藝術與設計專業中進行選擇。因此創意産業要起飛,必須集聚大批優秀的創意産業人才。為此,一方面要通過高等院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訓培養一批應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創造寬鬆寬容的文化氛圍,構建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和提供一定的激勵政策,從而為更多的人才提供就業機會。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