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智庫在行動”就智庫建設工作採訪了湖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陳宏教授。近年來湖南科技學院文化研究基地建設開展了哪些有影響的活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績?思想教育與道德文化研究基地等文化研究基地制定了怎樣的發展規劃?本期訪談中,陳宏書記將為您一一解答。
(陳弘 湖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論道湖南:請您簡要介紹近年來貴校文化研究基地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
陳弘:湖南科技學院地處湖南省對接東盟的“橋頭堡”永州。目前,永州正面臨承接産業轉移、挖掘和培植文化旅遊資源、創建歷史文化名城等重大問題,需要地方高校提供智力支援。因此,我們的辦學定位之一面向地方打造智庫,為永州及大湘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依託永州歷史文化資源,我校建有思想教育與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湘學研究院湖南科技學院基地等省級基地。還成立了柳宗元研究所、女書暨瑤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等15個研究機構。
永州是中華道德文明之源,舜南巡崩葬于九嶷,為中華道德文明始祖,舜德文化對後世影響巨大;理學鼻祖周敦頤被稱為“德聖孝祖”、“道學宗主”,中華道德文化的精髓在永州充分彰顯。我校依託永州獨特的道德文化資源成立了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思想教育與道德文化研究基地,旨在更好地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進立德樹人,助推地方文化發展。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四個方向的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研究、傳統道德文化及傳承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化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及其傳播研究。現有教授、博士等研究人員十多人,是一支學術精湛、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湖南舜文化研究基地集結了省內舜文化研究的主要力量,形成了較強大的研究合力。
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其文學、哲學、民本等思想博大精深。多年來,我校一直致力於柳學研究並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外,女書暨瑤文化研究所、國學研究所、永州方言與女書研究所、永州民間文化與瑤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所均立足於地方文化,以挖掘、搶救、保護、傳承和創新永州地方文化為己任,為弘揚和推進地方文化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論道湖南:請問這些文化研究基地(研究所)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傳承文化、服務地方、推進育人的?開展了哪些有影響的活動?産生了哪些影響?
陳弘:多年來,我們始終關注地方文化事業和産業的發展,注重在辦學中凸顯服務地方文化發展這一智庫功能,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助推地方文化發展。
一是打造地方文化名片。思想教育與道德文化研究基地從發掘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入手,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民本思想與廉政建設、鄉土歷史資源與社會公德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創新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國家社科規劃課題《中國傳統孝道養老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啟示》研究成果成為城鄉養老政策的重要理論參考。基地成員在全國一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200篇,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30余項,出版著作近10部,有30余項成果獲得省級以上獎勵。
舜文化研究基地整合海內外資源,編著出版了“舜文化研究文獻系列”第一卷《虞舜大典·古文獻卷》,第二卷《虞舜大典·現代文獻卷》等珍貴卷本。同時,還出版了《舜文化研究文叢》(全書共10冊,230萬字)及《舜帝陵叢書》等。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十余項,出版著作20多部,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湖南地方文獻與摩崖石刻研究》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湘楚文明史研究》首提湘楚為文明為首善之區的學術觀點,在國內外學術界産生了較大影響。這些成果追溯舜文化源流,展示舜德孝大愛精神,引導人們在其中吸取舜德營養,創造了中國舜文化研究的永州品牌。
來自北京大學的張京華教授在永州專心治學十二年,出版了專著《湘楚文明史研究》和120萬字的《日知錄校釋》,獲得古典文獻專家的高度評價。他開展永州摩崖石刻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填補了國內摩崖石刻研究的空白。他的《莊子注解》、《新譯近思錄》、《湘妃考》、《鬻子箋證》等著作在學術界産生廣泛影響。《古史辨派與中國現代學術走向》獲首屆“李學勤中國古史研究獎”。因其在湖湘文化研究上的突出成就,聲名遠播,擴大了永州和湖湘文化的影響。,
二是注重研究成果轉化運用,直接助推地方發展。學校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進行應用性研究,努力為政府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如《打造品質活力永州戰略研究報告》、《永州文化旅遊規劃》、《永州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論證報告》、《陽明臺對臺交流基地項目規劃》、《永州農業科技園發展規劃》等都有我校專家直接參與或主持。舜文化研究基地與永州市委宣傳部、零陵區政府、寧遠縣政府合作,開展“舜文化與文化産業、旅遊經濟”研究,《舜文化在“泛珠三角經濟圈”中的價值與作用》、《再造一個武陵源的旅遊勝地----舜文化及其産業開發的對策》等研究成果,為永州申報歷史文化名城、以文化帶動旅遊發展提供有力支援。基地研究成員對玉琯岩古舜帝陵廟遺址進行了兩期考古發掘,使之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基地組織對陽明山佛教文化深入研究,為陽明山申報成功對臺文化交流基地起到關鍵作用。瑤文化研究所協助江華瑤族自治縣多次開展“瑤文化保護與開發”研討會、瑤裔宗親尋親會等,做大做強了瑤文化産業。由我校教師創作的“盤王大歌”問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成為該縣重要節慶和對外的主打節目。
三是運用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培育人才,提高市民素質。學校與永州歷史文化研究會創辦的“瀟湘講堂”,面向社區、企業、軍營,傳講優秀地方文化,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歡迎。學校長期開設《舜文化研究》等一系列選修課,融學術性與思想道德教育為一體,每年在學生中進行“舜德學子”的評選,評選一批孝敬父母、勤奮儉樸、品學兼優的“舜德學子”,在全校進行重點宣傳和表彰,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踐行舜文化的優良傳統。基地與當地中小學合作,推進道德文化進校園。參與校本課程《舜德教育》的研究與建設,合作編寫校本教材《人皆可以為堯舜——舜德教育讀本》的提供指導。
論道湖南:請您介紹下貴校思想教育與道德文化研究基地等文化研究基地未來的發展規劃和工作思路。
陳弘:我們將把更好地服務地方文化發展作為始終如一的目標,下一步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
一是轉變科研模式,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地方高校智庫建設是增強高校社會屬性的必然選擇,我們將繼續轉變科研理念,創新科研模式,加強科研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對接,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要任務,切實推動智庫發展完善。在區域發展中尋找現實問題,改革縱向課題高於橫向課題的科研評價機制,激發科研人員主動服務地方的積極性。
二是推進協同創新,深度融入地方文化發展。我們將堅持走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互惠共贏的發展之路,積極組織教師與地方開展産學研合作對接活動,進一步加強與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成立産學研合作共同體,推進文化理論研究成果轉化和落地,開展文化科技研發和文化諮詢工作,在發展地方文化産業上作出更大貢獻。
三是加大文化研究成果的應用與轉化。進一步開展永州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積極開展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搶救傳承工作,把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産引入大學課堂教學,構建教材、教學大綱整套教學體系;同時,加大對舜文化、柳文化、瑤文化、女書文化的開發性研究,開展諮詢服務和文化藝術作品開發等方面的工作,聯合企業界推出文化禮品、影視作品等文化産品,形成校、政、企文化研、産、用合作發展的格局。
四是加強平臺和隊伍建設,強化“智囊”定位。成立服務地方辦公室和地方發展中心,積極開展區域發展政策研究、區域社會發展研究、區域文化發展研究等,積極為推進永州市實現轉型跨越發展、蓄勢崛起建言獻策,使我校成為高水準的服務區域發展的智囊機構。圍繞區域文化發展,積極推進“高層次文化項目突破與帶動”戰略,鼓勵教師申報高層次科研項目、産出高層次科研成果,爭取重大文化研究項目落戶我校,更好地發揮文化智庫功能,服務地方文化發展,圍繞地方特色優勢學科,引進、培養造就更多的知名文化學者,加大高層次人才管理和科研資助力度,遴選、培育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研究創新團隊。
作者簡介 :陳弘,男,湖南瀏陽人,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管理學博士,教授,湖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省社科聯第七屆常委。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人、湖南省第四屆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湖南省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湘大學堂特聘專家、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和高校管理理論研究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文化管理、産業組織理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原標題:陳弘:發掘優秀文化資源 助力地方智庫發展)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