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

竹立家:新型智庫建設要去官僚化

發佈時間: 2015-05-12 13:24:18    來源: 湖北日報    作者: 艾丹    責任編輯: 張林

竹立家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自兩辦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來,有關智庫建設的討論很多。不論叫什麼名字,古今中外,智庫都以各種方式出現在歷史的進程之中。現在智庫建設的凸顯,其時代背景是什麼?影響在哪?目前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

新型智庫研究的效果、品質要求更高

記者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有哪些特點,新在哪?現在為什麼把智庫建設擺在這麼重要的位置?

竹立家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新型智庫。我們國家的智庫存在的時間非常悠久,但大都是政府主辦的智庫。這樣的智庫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各部委,政府機構研究室,為各行業的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政策支援或建議;另一類也是屬於政府主辦的範疇,像重點大學的重點院係、研究機構等。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都是政府主導型智庫的主要代表。另外還有外交、國際關係、國家安全方面的智庫,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等。

我們現在要辦的新型智庫與傳統智庫的區別在於,傳統智庫是政府主導,新型智庫有政府主導的,但一般來説是社會主導。政府主導型的智庫經費來源、人員編制、運作經費、課題選擇都來自政府。社會主導相對來説,自由度比較大,它的經費來源、課題選擇、運作經費,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募集,自主選擇研究課題。

新型智庫以市場為導向,智庫的産品具有競爭性。新型智庫是自主運作,從課題選擇到運作方式有很強的自主性。政府型智庫是非自主性,是按照政府委託來進行研究。從效率方面來説,新型智庫的效率更高,因為有市場壓力。新型智庫研究的效果、品質要求更高。新型智庫要在市場上獲得認可,意味著必須把課題委託給懂行的人,能夠對社會現實、社會問題有深度研究的人,能夠全身心投入的人。

我們發展新型智庫就是要動員社會力量來參與對中國現實問題的研究,來為中國的改革發展提供政策建議,使中國的改革與發展更精準、到位、有效,為推動社會進步提供正能量。換句話説,新型智庫就是要群策群力,真正發揮知識分子和專家的作用,課題的主持人是得到同行和社會認可的真正的專家,其政策意見更公正、更科學,而不是具有行政職務的官員。

警惕新型智庫的行政化趨向

記者 :中國目前的智庫建設是什麼狀況?存在什麼問題?

竹立家 :總的來説,中國的智庫建設還在起步階段。中國智庫建設的主要問題是,政府主導型智庫佔智庫的比例非常大,在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還是政府主導的智庫在發揮作用,新型智庫發揮作用的範圍、效果、影響力還比較小。

目前,新型智庫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行政化傾向比較嚴重,搞不好就會與政府主導型智庫區別不大。從現有的一些新型智庫來看,大多是一些退休的“前官員”佔據民間智庫的領導崗位發揮餘熱。其眼界、思路、知識高度和厚度、認知水準、課題選擇範圍等多多少少存在問題。不可否認,退休官員與政府聯繫的渠道暢通,影響力大,在拉課題方面能力比較強,這有利於新型智庫在成長階段的生存能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以退休官員為主導,會讓新型智庫的運作機制發生扭曲,自主性降低,從而導致新型智庫的行政化趨向比較嚴重,這是一個大問題。

發展新型智庫還是要強化知識分子或專家的主導作用,給專心治學的專家以機會,不能浪費稀缺的智力資源。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和品質,與這個國家的知識分子能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有很多關係。因此,要激發當代知識分子參與國家發展過程,參與國家建設過程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智慧發揮出來,讓他們想好辦法和提供好建議。如果還是少數幾個人,或是退休官員來主導新型智庫,會把真正的知識分子排除在外,又會把智庫搞成官僚化、行政化的機構,最終變成“養養人、排排位”的官僚機構。

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結合

記者 :説到智庫,人們很容易注意到它的工具性,對於一個國家來説,它的深刻影響在哪?

竹立家 :從本質上看,智庫不光是“工具理性”的,它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結合。任何國家的智庫首先是工具理性的,它首先服務於國家發展的政策目標、社會發展的政策目標、文明發展的政策目標;另一方面,智庫又是“價值理性”的,它的研究必須服從於這個國家的“國體”,即體現憲法的原則和價值。換句話説,必須體現這個社會奉行的主導價值。由於新型智庫主要是由這個國傢具有高度“公共精神”的“知識精英”組成,他同時具有“知識分子”和“老百姓”的雙重身份,或者就是一個“有知識的老百姓”,可能會對社會現實、政策效果、人民需求等體會更深、理解更透,因此,對於社會問題的認識、判斷、社會調查範圍的把握等就會有高度、有精準性。

把知識分子放在智庫研究的一線

記者 :您也説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有很強的自主性,那麼我們怎麼看這種自主性和學習借鑒的關係?其他國家有沒有什麼好的經驗可以借鑒?

竹立家 :我們講中國新型智庫的自主性,不光是政策層面,它還是一個學術層面和經驗層面的概念。

中國新型智庫説到底,就是要在政策課題的選擇,提出政策建議的研究方面,要有自主性。所謂自主性,也就是指政策研究的客觀性、科學性、公正性,要實事求是,敢説真話,真正認識到“問題域”的邊界和範圍,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要更有實效性,這就是新型智庫的特點。即對現實有精準把握,對未來的改革方向、發展趨勢有比較精準的預測,這種預測要來源於經驗、來源於事實、來源於發展過程。智庫的作用就是對政策的制定過程提出好的建議,對未來的結果有一個精準的説明,對問題號脈要準,要講到點子上。智庫就是對症下藥,要關注當前,著眼未來。

為什麼國外的智庫很有名,就是因為他們的研究非常客觀、精準、規範、有效,國外智庫是靠研究結果的公信力獲得國際社會認可。國外智庫有一套好的研究辦法,比方在美國,一個專家帶一個項目組,研究人員的自主性不受行政干預,不受權力干預。在中國,有些研究課題的選擇,價值和意義要打問號,有的甚至是浪費國家資源。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沒有真正發揮知識分子在智庫中的作用,沒有把課題交到真正的專家手中。只有把知識分子放在一線,進一步去官僚化、去行政化,才能把研究課題真正做好、做紮實。

為新型智庫提供法律政策支援

記者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除了智庫自身的努力,政府和社會需要做些什麼?

竹立家 :目前,中國新型智庫建設和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太成熟,新型智庫要健康發展,法律保障是前提。以前,我們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智庫的發展主要是政府主導型的。現在,中國社會的分化和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導致中國社會問題領域擴大,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複雜化。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在公共政策上放寬新型智庫的註冊許可權,提高智庫註冊的方便性。現在,新型智庫註冊比較難,限制較多,還存在一些障礙;同時,政府要加大法律法規上的扶持力度,比如政府要購買公共服務,可以增加面向民間智庫的力度;另外,在調研調查方面予以支援,提供方便等。總之,中國新型智庫的發展雖然剛起步,但是前景看好。因為這是中國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

評 論

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