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李稻葵:中國經濟的三大新增長點

發佈時間: 2015-05-11 13:08:25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李稻葵    責任編輯: 張林

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應該如何轉換?經濟體制改革應該改哪些方面?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基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我們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動力轉換,才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在向好發展,這種發展趨勢是市場經濟激勵帶來的

實際上,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拐點在2007年到2009年之間已經出現,而且這种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中國經濟潛在長期增長率仍然比較高,目前之所以出現短期增長速度下降,其比較明顯的週期性因素,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基於此,我的推論是,在短期內某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必須加快,目的是為了催生經濟的新增長點,加快動力的轉換,讓舊的發動機逐步退出去。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居民消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開始往上走,從35%上升到2014年的36.2%。但事實上,中國經濟中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從2007年開始就已經開始上升了,去年已經達到44.5%。需要指出的是,最近一個時期國家統計局測算居民消費越來越低估。國家統計局的測算依靠的是入戶調查,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無法得到中高收入家庭的廣泛合作。而實際情況是,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從2007年開始就已經在上升,同時進口量也開始上升,相對而言出口量在下降。因此可以看到,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開始下降。貿易順差下降,消費比重上升,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即勞動收入佔GDP的比重開始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發生的一個根本性變化。勞動收入比重上升跟消費是一致的,因為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收入來源是靠勞動,靠分紅、利潤賺錢的人畢竟是少數。勞動收入比重上升還有一個因素是勞動力市場逆轉帶來的。2008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開始縮小,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速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開始同步。此前,農村居民收入基本趕不上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到了2010年這種狀況出現了逆轉,農民工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了城裏人的收入增長速度。

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的一系列正向上去的發展趨勢,都是市場經濟激勵帶來的。中國經濟增長到今天這個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開始發力了,我們要呵護這個趨勢。

■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仍能達到7%以上的增長速度

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認識,目前有一種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下臺階,也應該下臺階。其中有這樣一個説法,即消費、投資、出口、生産等幾駕馬車要同步降溫,多只“靴子”都要落地,現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了,但是生産能力這只“靴子”還沒有落地,所以經濟增長速度還在下降。

我的觀點與這種主流觀點不同。第一,中國經濟在中短期內(也就是從現在到未來五六年)的制約因素是在需求一側。當前,國內每一個産業基本上都存在産能過剩的情況。所以,勞動力增長放緩並不是制約中國經濟中短期放緩的主要因素。第二,不能只看勞動力的人數,還要看勞動力的素質。論勞動力的素質,中國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是最高的,我們有一大批初中或者高中畢業的藍領工人。舉個例子,印度文盲率是30%,婦女文盲率60%,非常高。而且印度的文盲定義跟中國不一樣,不能簽出自己的名字才叫文盲。我第一次去印度的時候,一下飛機就遇到一個東北人,他説是來修路的。為什麼中國工人搞到印度去修路,明明印度工人工資更低。印度工人雖然工資低,但是工作兩小時就要休息兩小時。

關於每人平均GDP,我認為不能簡單算一個絕對值就下定論。一個經濟體的增長潛力,更多地取決於這個經濟體與領先國家的差距,中國經濟追的是移動的“靶子”。美國是世界經濟發展國家的領跑者,每人平均GDP達5萬多美元。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經濟的標桿,它的商業模式,它的技術,都是中國不斷學習的對象。目前,中國跟美國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11000美元不是拐點,只有等到中國和美國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那個時候的每人平均GDP才是拐點。

研究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與前沿國家每人平均GDP的差距。按購買力平價算,2014年中國是美國的19%,要比較東亞國家和其他趕超國家每人平均GDP是美國19%時候的狀況,而不是簡單按照11000美元來計算。二是要考慮人口、文化、制度等稟賦。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文化傳統、人口素質,決定著這個國家未來長期增長的潛力。中國的人口素質比較高,宏觀經濟管理比較謹慎,財政整體上看基本上有盈餘,儲蓄率比較高,人民注重教育,同時經濟開放度非常高,這樣的經濟體是具有趕超能力的。日本、南韓、台灣地區這三個經濟體在每人平均GDP達到美國19%水準之後的下一個5年,都明顯超過了7%。再通過和拉丁美洲國家比較,即使是最悲觀的情況,2050年中國也應該達到美國的37%。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的判斷是從現在開始到2022年,中國經濟還是能夠達到7%以上增長速度。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充滿信心。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並不意味著增長潛力在下滑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現在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下滑了?我的解釋是,增速下滑不是增長潛力在下滑,這就好比一輛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並不是它的馬達不行了,而是出現頂風或者路面情況不好等情況,這是週期性因素,是短期因素。就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三個短期因素。

第一個因素是房地産。過去幾年,中國房地産市場真是太火了,提前把房子賣了。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住房面積是35平方米,89.9%的家庭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很多家庭不需要買房子了。結果去年房地産的投資增長速度降到10.5%,而整體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是15%,很顯然房地産拖了後腿。而去年之前的一般情況是,房地産增長速度超過平均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房子賣多了,這幾年需要消化。跟房地産逆相關的是理財股票,現在人們投資理財增值保值的興奮點已經不是買房子了,而是理財、股市。

第二個因素是國際形勢。現在全球經濟除了美國、英國之外,整體上都在下滑,而且還出現了一個多年來沒有發生的情況,即過去兩年全球出口增長速度少有地低於整個GDP的增長速度。這種情況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很不利的。

第三個因素是缺少正向激勵。現在不少地方政府不知道該怎麼發力,因此也不願意發力,擔心發錯力出現腐敗和違規。據了解,國家希望儘快啟動政府工作報告中規劃的大型投資項目,但是地方政府承擔不下來,不知道怎麼配套。過去,地方政府是搞配套的,比如可以今天跟水利部門配套搞水利,明天跟鐵道公司配套修高鐵,錢可以東挪西挪,現在情況和要求不一樣了,所以問題也就來了。

■基礎設施建設、産能更新、消費,是中國經濟三個新增長點

現在,中國經濟是週期性的減速。我們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看一看未來五六年或者10年到底哪些是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這個情況看清以後,再來思考政府應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有三個新增長點。

第一個增長點是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中國居民目前缺的是公共設施。舉一個例子,北京居民家庭平均電視機尺寸比英國倫敦的要大,家用電器的水準比倫敦的要好,住房面積也不比倫敦的差,家裏的整潔程度比美國、英國都要好,裝修也很漂亮,但是相對而言,出門環境與英美國家存在差距,也就是説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例如,中國每百人行動電話88部,美國是93部,但是每百人寬頻的擁有量,中國是13個人,美國、日本、歐洲是33個人,這是數量級的差距。這裡面,寬頻是公共産品,手機是私人産品。再根據IMF的數據,2010年中國每人平均基礎設施擁有量僅僅是西歐的38%,北美地區的23%,日本、南韓的18%。根據這個數字來測算,假如中國花20年時間把每人平均基礎設施量趕上西歐,那麼未來5年,這項基礎設施建設平均每年可以拉動GDP增長1.5%;如果想趕上美國水準,每年拉動GDP增長可以達到3.1%;如果想趕上日本、南韓,每年拉動GDP增長則可以達到3.9%。

第二個增長點是産能更新。我國大都市的大氣污染主要是周邊重化工業帶來的。例如,北京周邊存在3億多噸的鋼鐵産能,解決策略只能是給政策搞置換,把破鋼鐵廠炸掉,引導投資去建世界上最先進的沿海鋼鐵廠。在德國魯爾工業區,那裏在萊茵河之畔煉鋼,水是零排放,自我迴圈,降塵量是城里正常降塵量的一半,各種空氣指標比城裏搞得還好。中國經濟並不差錢,如果1年轉移1億噸的生産能力,按曹妃甸的投資規模至少要8000億元的固定資産投資。這還只是轉移1億噸産能,而現在我國有10億噸的産能需要轉移,我們至少可以用5年把一半産能轉移出來。

第三個增長點是消費。現在,消費佔GDP的比重開始往上走了,再過四五年應該能夠達到50%左右,那時候消費就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要推動形成中國經濟的這三個增長點,政府需要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改革投融資體制。這是當務之急。當前,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增長點,但問題是還沒有找到一條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融資方式。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世界銀行的基本辦法,成立一系列長期投資建設基金。這個基金首先由政府拿一筆錢做擔保,向市場發放長期債務,這樣債務利率就能下來。然後到各個地方評估,哪個項目好就給哪個項目投,而不能讓地方政府自己説了算。而且,這種長期債務要公開,要讓資本市場投資者不斷監督這些投資基金的運作。

第二,正向激勵。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反腐很重要,但是除了對地方黨政幹部講八項規定之外,還要有正向激勵,應該誰幹得好就獎勵誰。對於黨政部門來説,不能認為提拔幹部就是激勵。組織行為學告訴我們這個是不夠的,因為概率太小,所以激勵太小。

第三,環保升級。要給環保部更多的職責抓違規産業,同時也要給環保部一點自己的基金,用來給環保部認為可行的項目補貼。因為如果環保部的職責只是抓違規,那麼環保部就變成了高級城管,環保可能永遠無法搞好。但是,如果把環保跟發展緊密地放在一起,那麼就厲害了。換言之,環保部不僅要有“牙齒”,還要有“錢包”。

評 論

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