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伊朗

發佈時間: 2015-05-06 08:29:51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尹繼武 高強    責任編輯: 張林

四、中伊經貿關係

自中伊建交以來,兩國的經貿往來頻繁,目前中國也已成為伊朗在全球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根據中國商務部《2014年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之伊朗》報告,2013年中伊雙邊貿易額為395.42億美元,其中,中國從伊朗進口253.94億美元,向伊朗出口141.48億美元。而伊朗官方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2011-2012財年,伊朗從中國進口商品佔總進口的12%,向中國出口占總出口的16%(見表五、表六)。

表五:伊朗從各國進口占總進口額百分比(2011-2012)

表六:伊朗向各國出口占總出口額百分比(2011-2012)

表五、表六資料來源:伊朗國家統計局

原油是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第一大商品。伊朗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原油進口國,佔中國原油總進口約10%。除此之外,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其他商品有礦石、初級塑材、農副産品等。中國對伊朗出口的商品主要為機械設備、運輸工具、化工、輕紡産品等。在投資方面,2013年中國對伊朗直接投資額達7.45億美元。主要投資項目為工業和基礎設施工程。日益全球化的經濟貿易使兩國經濟互補性日益增強,也為推動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奠定基礎。

總體而言,伊朗目前的投資環境並不樂觀,但也存在積極因素。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5年營商環境報告》,伊朗在參與評估的18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30位,這與伊朗深陷核危機帶來的經濟制裁導致經濟運作遇到阻力不無關係。然而,報告也顯示伊朗的營商環境較上一年已經有所改善,且新一輪的核談判有望最終達成協定,伊朗或將能逐步擺脫經濟制裁,從新步入經濟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五、伊朗投資政治風險分析

儘管伊朗投資環境有望逐步改善,但近幾年來伊朗國內局勢中的不穩定因素始終未能徹底消除,對伊朗的投資收益與風險並存。主要的投資風險包括:伊朗核問題、伊朗國內的制度體系、能源投資、伊朗國內政局動蕩等因素。

伊朗核問題是伊朗投資環境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伊朗核問題由來已久,在短期內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目前雖然“6+1”核談判有所進展,但依然沒有産生實質性的結果。在此之前,聯合國和西方大國會繼續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這給中伊經貿往來無形中增加了巨大的阻力。經濟制裁使得貿易和投資活動難以成規模的展開。多重制裁也使得伊朗的是商業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伊朗國內制度體系嚴格,這也給投資帶來了一定的阻力。伊朗有著嚴格的雇傭外籍員工的條例,且程式繁雜。此外,伊朗並非成熟經濟體,國內絕大部分生活物資、生産資料、消費品等都受到政府價格管制,一旦遭遇市場動蕩,企業欲調整物價,須事先獲得政府批准。另一方面,受國內外因素影響,伊朗本地融資較難,成本很高。伊朗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也不高,且腐敗現象較為嚴重。

伊朗的能源産業引進外資是通過回購合同(buy-back)的方式進行。雖然多年的實踐經驗讓合同內容逐漸清晰化,但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成分,容易引起投資者與伊朗方的爭議。此外,相比其他國家的能源政策,伊朗的政策對外來投資者限制較多,使外來投資很難成規模。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中石化與伊朗達成了一項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中石化以回購方式參與開發亞達瓦蘭油田(Ya-davaran)。2007年,投資金額卻陡然縮水至20億美元,而這一縮水的開發計劃也直到2009年才得到伊朗政府批准。近些年由於伊朗經濟停滯,因此降低了外來投資的門檻。然而隨著伊朗經濟的恢復以及自主開發能力的提升,伊朗在重要能源開發上可能會進一步實現自主化,外來投資的潛力也會因此降低。

伊朗國內保守派和改革派矛盾衝突不斷。2009年6月保守派領袖艾哈邁德·內賈德在第十屆總統大選上成功連任,使兩派的鬥爭達到了伊斯蘭革命以來的頂峰,大型示威遊行活動以及暴力衝突事件頻發。每一次選舉過程都會讓兩派的矛盾日益尖銳。而目前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年事已高,這也進一步加深了未來伊朗政局的不穩定性。

總體上來説,伊朗的投資收益與風險並存。但是相對於中東其他地區而言,伊朗政局相對穩定,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較小。在對外貿易和吸引投資上,伊朗不存在對中資企業政策上的差別性待遇,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因此,在現有的雙邊貿易下,兩國在能源、基礎設施、交通通訊、機械製造和農業等方面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深化。

   上一頁   1   2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