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伊朗

發佈時間: 2015-05-06 08:29:51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尹繼武 高強    責任編輯: 張林

編者按: 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內政局發展密切相關。由於一路一帶地區上的許多國家對外深陷大國博弈的戰場,對內面臨領導人交接、民主政治轉型、民族衝突等多重矛盾,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戰略推進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風險。因此,對於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最為急迫的任務之一。

中國網將以每週發佈兩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對一路一帶地區的60余國的政治風險進行簡要的概述與分析。本系列將持續發佈30余周,共計60余篇文章。具體內容主要圍繞該國的一般情況、投資環境、政治結構、各方政治勢力、相關政治風險以及可能的國家戰略動向進行分析。

尹繼武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約研究員

高強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

伊朗國全稱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波斯,地處亞州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地理位置優越,北瀕裏海,南望波斯灣,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西界土耳其與伊拉克,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走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自然資源。伊朗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重要成員國。伊朗經濟實力較強,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除了石油工業外,伊朗的鋼鐵、汽車製造業和電子資訊工業也具備較強實力。伊朗于1971年與中國正式建交,此後兩國政治經濟交往頻繁,兩國也進行了多次高層互訪。

一、伊朗基本情況概述

1、自然環境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絕大部分領土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伊朗地處中東,國土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18位,擁有約2440公里海岸線(包括內陸裏海海岸線)。伊朗地理位置優越,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克曼斯坦,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南北略有差異,主要以沙漠性和半沙漠性氣候為主。獨特的地理位置令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伊朗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約佔世界的九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分列世界第三、第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産量均居世界第四位。石油開採業也成為推動伊朗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

伊朗人口約為7800萬,其中主要為波斯人(佔總人口的66%),但也有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巴赫蒂亞裏人等其他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伊朗的國教是伊斯蘭教,絕大部分國民信仰伊斯蘭教。伊朗首都是德黑蘭,是伊朗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

2、政治環境

伊斯蘭是政教合一的共和制國家。伊斯蘭教在伊朗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是社會生活的最高行為準則。伊斯蘭議會是伊朗最高的國家立法機關。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現任伊朗總統為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是伊朗第十一任總統。

伊朗的政治體制主要包括議會、政府和司法機構。國家最高立法機關伊斯蘭議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任期四年。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也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總統選舉産生後,可授權第一副總統管理內閣日常工作,並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司法總監是國家司法最高首腦,由領袖任命,負責管理國家司法事務。伊朗是多黨制國家,現任總統來自戰鬥教士協會。值得一提的是,伊朗這種將神權統治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政治體制迄今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3、社會和文化環境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古稱波斯,擁有著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幾千年來,勤勞勇敢的波斯民族不斷進取,在藝術、音樂、建築、詩歌、哲學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為伊朗官方語言的波斯語有著悠久的歷史,波斯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以來,伊朗在科技,工業,影視傳媒和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伊朗98.8%的國民信仰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其餘為遜尼派。伊朗重視教育,實行中、小學免費教育,大力支援高等教育,使伊朗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伊朗有眾多高等院校,德黑蘭大學是伊朗著名學府。此外,伊朗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德黑蘭、設拉子、伊斯法罕、大不裏士、阿瓦士等城市周邊有著名的世界遺産。裏海沿岸自然風光,每年都吸引全世界大量遊客前往觀光遊覽。

二、伊朗外交關係綜述

伊朗長期以來一直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單極世界,願同其他主權國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關係。伊朗的傳統外交理念核心是採取平衡戰略,借助外部一個或多個力量,使各國之間相互牽制而相互制衡,消除他國對自身的安全威脅,從而實現國家多元、多邊外交平衡。自伊朗核危機爆發後,伊朗採取了全方位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周邊外交,擴大其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與此同時,伊朗逐步推進“東進政策”,與亞洲中部和東部國家積極發展雙邊、多邊外交關係。此外,伊朗還努力尋求同反美國家加強外交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多邊外交嘗試,以不斷提升其國際形象,並謀求在世界舞臺發揮更大的作用。

與以色列的敵視和美國的衝突是伊朗外交的標簽。伊朗認為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並支援巴勒斯坦為解放被占領土地而進行的戰爭。在與美國的關係上,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因為核問題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美伊關係不容樂觀。

中伊邦交,古來有之。漢代的“絲綢之路”將漢文化與西域文化連接起來,為兩國經濟來往開闢了先河。近代兩國都由於殖民侵略彼此疏遠,雙方真正獨立外交往來開始於20世紀後半期。1971年,中伊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拉開了兩國往來的序幕。新時期以來,兩國關係發展良好,經濟交往頻繁,中國是目前伊朗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兩國高層互動成果豐碩,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也在2014年5月訪華,並與習近平主席舉行了友好會談。此外,在文化上,中伊兩國還建立了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行會議。

三、伊朗經貿概況

1、國內宏觀經濟

伊朗是亞洲主要的經濟體之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伊朗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為5148.21億美元,居世界第23位,亞洲第8位(僅此于中、日、印、韓、印尼、土耳其、沙特);2014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為4751美元,居世界第100位。據世界經濟論壇《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伊朗在參與評估的14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83位,在中東地區排名第10位。

自21世紀以來,伊朗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21世紀前十年裏,伊朗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見圖一)。然而隨著伊朗核問題的不斷惡化,西方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在2012年開始顯現出來。在2012-2013兩個財年裏,伊朗經濟縮水了8.6%,經濟遭受重創,而隨著油價的急劇下跌,伊朗的赤字和失業情況不斷加重。然而隨著伊朗核問題談判最終達成協定,伊朗的經濟有望得到復蘇。而根據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伊朗經濟在2014年扭轉經濟負增長的局面,並隨後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見圖二)。

圖一:2003-2013年伊朗GDP

數據來源:www.tradingeconomics.com

圖二:伊朗2011-2017年GDP年增長率(含預測)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從産業結構上看,石油産業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伊朗目前是世界四大石油生産國,OPEC第二大石油輸出國。石油産業是伊朗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佔到了伊朗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然而,近幾年的經濟制裁使伊朗原油産量大幅下降(見圖三),伊朗的經濟也因此遭受沉重打擊。除石油産業外,天然氣、鋼鐵、汽車製造業、農業、電子工核工業等領域都是伊朗的重點産業。

圖三:伊朗過去四年原油産量

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2014石油市場報告

從國家經濟政策上看,伊朗政府通過制定“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對伊朗國民經濟發展進行規劃和調控。伊朗政府近年通過了“吸引和保護外國投資法”,放寬投資領域及方式,使投資的資金與收益可以自由匯出國外,使外資在伊朗投資安全度提高。此外,在國內經濟上,伊朗降低國有成分在國民經濟中的壟斷地位,加快經濟私有化和全球化融合過程,使經濟運作和發展模式合理化。

2、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在伊朗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工業和農業的相對落後,因此伊朗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生産資料,零配件和生活必需品,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和生活需要。20世紀90年代的石油價格下跌使得伊朗外匯收入降低,為此伊朗開始在外貿中積極推行私有化,鼓勵非石油産品的出口,限制進口,這一基本的外貿政策仍然為伊朗沿用至今。

根據中國商務部發佈的《2014年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之伊朗》報告中的數據,伊朗2013-2014財年貿易總額為1231美元,其中進口額為617億美元,出口額為614億美元(詳見圖四)。

圖四:伊朗貿易概況(截止2014年九月)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官網

從貿易結構上看,伊朗對外貿易中出口的主要商品為石油和天然氣産品。2013-2014財年石油出口約369億美元,佔總出口額的60%。除石油和天然氣産品外,伊朗積極鼓勵其他産品出口,金屬、鋼材、皮革、水果等也是伊朗主要的出口商品。進口商品主要包括食品、燃料、通訊設備、藥品、化工原料等。根據世貿組織數據顯示,伊朗主要的貿易夥伴有中國、日本、南韓、義大利、法國、土耳其等。從2008年起,中國已成為伊朗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

1   2   下一頁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