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

柯銀斌:中國智庫如何實現公共外交功能

發佈時間: 2015-04-21 15:39:57    來源: 第五屆公共外交北京論壇    作者: 柯銀斌    責任編輯: 張林

(文章由柯銀斌在第五屆公共外交北京論壇上發言稿整理而成)

2009年9月份,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講到了公共外交,10月份察哈爾學會成立。我們學會成立之前,定位叫做非官方的外交與國際關係智庫。到了今年,又趕上了新型智庫的建設意見發表出來,我們又等來了新的智庫發展機會,這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我們學者一般討論智庫的四項功能,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今年兩辦文件中多了一項功能,叫做公共外交。把中國智庫加了一項功能叫公共外交,這是創新。我想結合我們學會的一些點滴的經驗探索,講一講中國的智庫如何實現公共外交的功能。

第一,中國所有的智庫都應該成為中國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但是不同研究領域的不同性質的智庫,其所從事的公共外交的形式內容應該有所區別。比如黨政下面的系統裏面的智庫,你要是做公共外交,就儘量多做一些政黨外交或者政府外交;高校智庫,以教育和留學生公共外交為主好一點,企業智庫可以做企業公共外交、經濟外交。察哈爾學會這種社會智庫,可以多做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公共外交。另外要提的一點是,外交和國際關係領域的智庫,我個人認為“天生”就是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因為研究的本身就是外交政策問題。其國際交流,國際化的活動都是屬於公共外交範疇,這是我的一個解釋。

第二,智庫的公共外交應該以外國智庫為目標受眾,尤其是要重視相同或者相近研究領域之間智庫的交流。周恩來總理講到了一個外交的原則,兵對兵、將對將,卡爾教授我們在上海的時候共同探討了公共外交的經驗,同行之間的交流效果更好,這個借用到智庫交流裏面起到這種作用。就是同類型的智庫,研究範圍比較一致或者接近的智庫交流效果會更好一點。

第三,公共外交的內容應該以智庫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的發展經驗為主,以智庫的所在國的外交政策與文化價值觀為輔。你交流這樣內容,而不是其他內容,這樣做起來效果就比較好。比如今年正月初五,我應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邀請,做了一場報告,題目叫“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實際上他們原來跟我們聯繫的人説你講這個題目,你要講察哈爾學會怎麼發展的,通過這個研究推廣過程,看出來中國公共外交實際發展情況。

到底智庫的公共外交怎麼做,我簡單的做了一個歸類,可能大概有五種的途徑和方式。一是智庫研究成果的國際傳播問題,怎麼翻譯成外文。察哈爾學會公共外交的書翻譯成韓文,其他只有英文摘要,我們英文作品還很少,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是人的問題,一個是錢的問題。二是智庫專家之間的人際交流,中外智庫專家的一種工作交流,或者説引進海外的智庫專家來做訪問學者,或者向外國智庫派訪問學者,派人參加國際智庫的對話,交往一些活動。我們目前沒有做到引進外面的人到我們學會來做訪問學者,往外國智庫也沒有派,我們主要是工作交流。2014年我在北京辦公室就接待了12人次的外國智庫的交流活動。第三,智庫專家要到國際機構去任職。第四,要建立與外國智庫的交流合作機制,比如聯合主辦國際會議,開展國際項目研究,在這方面察哈爾學會與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德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創辦了公共外交國際論壇,現在已經開了三年,2015年第四年在柏林召開。最後一個方式,也是最重要、最困難的方式,就是要在海外設立你這個智庫分支機構,在東道國開展研究。

針對中國的智庫情況,我個人認為,要實現好公共外交的功能就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要提高中國智庫的公共外交行為主體意識;第二,要選擇與你研究範圍相關的智庫為目標受眾,以你的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採取不同的途徑和方式。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評估你的效果。

評 論

第五屆公共外交北京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