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文章
首先,人民幣基本維繫強勢貨幣的態勢。
未來幾年,人民幣相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應該仍然處在一個升值的態勢之中。人民幣對美元目前雖然貶值比較快,但從總體上講,未來3到5年,人民幣升值的基本態勢還有可能持續下去。
中國在未來若干年內仍然會是高儲蓄率國家,而這些儲蓄不能被本國投資所消化,還將繼續表現為經常賬戶的順差。也就是説,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仍將是中國出口大量産品帶來外匯,而這種外匯實際上是中國居民對全世界的債權,是中國百姓的對外儲蓄。在這個格局下,人民幣仍然會有升值壓力。
其次,中國金融大踏步國際化。
金融國際化最基本的表現是資金的跨境流動將逐步放開。儘管在宏觀上決策當局會十分地謹慎,可是基本趨勢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中國的機構和百姓將更自由地將自己的資産配置到世界各地。
同時,國外資産也會大量地佈局于中國經濟。國外的很多投資者,包括養老基金,從長遠來看是看好中國經濟的。從風險對衝的角度,它們也將會把大量的資産配置到中國境內。這就在資本市場上形成了雙向流動,對中國的金融機構而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商機。中國的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做好幫助國內居民投資走出去的工作,同時也要幫助境外投資者來中國投資。
第三,短期利率下行,利差下降,固定收益産品長期化。
當前中國金融領域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大量的長期投資項目,包括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依賴短期融資,這就使得中國的長期債券市場幾乎是空白,人為提高了短期貸款的需求,從而抬高了短期存貸款利率。整個固定收益産品的收益率曲線是短高長低。
這一現象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決策者正在採取各種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包括逐步擴大發行由政府擔保的各種長期債券。未來3到5年,長期債券將得到長足發展。伴隨這一趨勢,短期利率將會逐步下行,利差也會下降,轉而將出現長期債券産品。
第四,資産證券化和直接融資擴大化。
中國經濟當前的一個弊病是金融資産最主要的形式是銀行的貸款存量,而這些存量仍存在於銀行內部,沒有形成一個流動機制。各個銀行手中持有總體上講效益不錯的産品,如何將這些産品流動起來,還存在一層窗戶紙,那就是産品的資訊缺乏透明化。這需要一系列基礎制度設施,比如説信用評級、擔保和保險以及交易平臺。
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一旦發展起來,大量沉澱于金融機構的資産將會被激活,從而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這個趨勢和投資者繞過銀行面向資金擁有者直接融資是完全一致的。未來債券市場將會大規模發展,很多企業和機構將會直接面向市場發債,債券市場規模將會大幅度超越股市的發展規模。
第五,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的多元化。
當今,中國金融産品已經不斷多元化,各種信託産品層出不窮,期貨、期權等衍生性金融産品也在不斷推出,與此相關的是各種金融機構像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擔保、信託、保險、對衝基金、私募基金等層出不窮。
這一發展趨勢的最終結果是,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將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供選擇,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風險承擔程度來更加精準地制定投資策略。比如當前高凈值人群會更多地將資産配置給私募或跨境的投資機構,包括對衝基金這樣追求相對平穩但可持續回報的投資産品。
第六,金融交易平臺為王。
金融交易平臺不斷豐富,將不斷超越股市、債市等傳統交易平臺。各種各樣交易非標準金融産品的平臺將會不斷推出,比如信託産品的公開交易,眾籌、P2P、未到期信託産品的交易,各種網際網路上的交易平臺將不斷出現。一個發展趨勢是,這些交易平臺互相之間將展開激烈競爭。誰能成為重要的交易平臺,比如債券、眾籌、衍生産品或信託産品的交易平臺,誰就能掌握一定的定價權。平臺的競爭將會比具體金融産品、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更為慘烈。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