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

博鰲首次智庫論壇討論智庫角色與決策

發佈時間: 2015-03-30 09:13:59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網訊 記者張林)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最後一天,一場以“智庫在決策中的作用”為主題的閉門研討會引起多方注意,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全國人大常委、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IMF副總裁朱民、美國亞洲協會主席施靜書和40多名國內、國際著名智庫代表以及大學校長參與此次論壇。早有輿論猜測,這場論壇是博鰲的一大亮點,是在博鰲首次討論智庫角色與決策作用,是中外智庫建設進程中少有的智庫行業對話,也是自中辦、國辦推出《關於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來的第一場關於智庫建設的國際論壇。

論壇圍繞“國際智庫的經驗”和“中國智庫的機遇和挑戰”兩個層面的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目前各國智庫界面臨全球化加快、科技變遷和國際事務的即時性、多元化等21世紀的新形態。全球事務的扁平化使智庫研究需要更多地考慮來自國際上的變數和更廣泛的研究對象,既要聚焦和深度研究具體問題,還必須要考慮來自國內外方方面面的需求和影響;網際網路時代需要智庫産品更多利用網際網路思維、運用網際網路新技術進行資訊採集、思想獲取、研究考量和産品傳播。面對新挑戰,全球智庫界都需要在研究內容、交流機制、運營方式和傳播路徑的改革。

對中國智庫的發展,與會者都認為,中國智庫有了很好的基礎,但是需要更快地跟上國家崛起對決策參考和知識産品的需要,跟上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提升。中國智庫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運營邏輯都需要跟上與目前包括世界秩序、“一帶一路”、G20等內容為特徵的國際化課題,在闡述話語、國際交流與産品傳播等領域都需要更多的改變,在研究的深度、前瞻性和針對性方面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決策層也應在向智庫提供資訊、加強引導和資金使用上更多地採取創新思維,可以採取扶植鼓勵優秀智庫和建立專項研究團隊並舉的措施,培養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式智庫領軍人物,使中國智庫能力建設和國內外影響力提升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與會者還對官方與民間智庫的不同角色定位,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加強透明度,改善為決策服務等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希望這個研討能夠繼續下去,並且認為中國作為大國應更多地與國際上的智庫加強溝通,可以考慮採取就重大的國際問題設立共同課題的方式,在確保中國實現國家利益的同時,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