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隨著3月25日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區的總體方案通過,自由貿易區的頂層設計基本成型,加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擴區,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由貿易區的整體格局。
在整體規劃上,自貿區的戰略佈局已經呈現:兩個直轄市(上海、天津),兩個早期的經濟特區實驗省份(廣東、福建),覆蓋中國三大的經濟區域——長江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區、及目前正逐步形成的京津翼一體區。
在短期內,自由貿易區試驗更多地會轉向如何通過開放促進改革的機制創新探索,短期內擴容的空間有限。
自貿區佈局的戰略考量
四大自貿區的發展重點也越來越清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立足長江經濟帶,將更多地定位於金融業的發展;而天津自由貿易區配合“京津翼”一體化戰略,側重製造業的發展及對外開放,力圖輻射整個北方地區;而廣東自貿區,則立足珠三角,對香港和澳門地區,力圖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和開放;福建自貿區,側重發揮對臺優勢,同時配合“一帶一路”,力圖在貿易等層面有所突破。
首先,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的領頭羊,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因而選擇上海作為第一個自由貿易區,自然有著對悠久的歷史傳統的考慮,而如何才能恢復“大上海”的歷史輝煌地位才是值得期待的。回頭看,上海自貿區,經過一年多的試驗,取得了部分的進展,在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等積累了一些可複製的經驗,而負面清單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事後監管仍然有很大的空間。而上海自貿區擴區,則能將一些成功的做法直接在更大的區域範圍採用。
其次,天津,作為直轄市,比鄰首都,地位重要。在歷史上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通過天津自貿區試驗,力圖對整個北方經濟發揮輻射作用,對於傳統的東北經濟區發揮引領作用。在近期,則被期望能對京津翼一體化的進程發揮作用。
廣東,一直是改革的前沿陣地,在制度創新層面積累了不少經驗,深圳一度被視為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自然被寄予厚望。作為偏離政治中心的廣東,有可能在制度創新上發揮先行者角色,而目前,也面臨著優惠政策越來越少的局面,如何進一步開創新的局面一直是決策層所關注的。
福建,獨特的歷史和對臺區位是設自貿區的主要原因。在歷史上,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在改革開放初期,也是經濟特區的設點省份,同時,與台灣隔海相對,被視為對臺的窗口,目前被視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能否重現當年的風光也是各方所關注的。
在自貿區的政策設計上,一方面是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化被動為主動,應對國際規則和競爭的變化;一方面,則是通過對外開放,促進改革的深入實施。因而自貿區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提高自貿區本身的創新能力,通過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改革和開放積累經驗,並及時總結推廣。
中國四大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策略展望
中國上海自貿區具有先發優勢,在自貿區試驗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需要強化的是,突破制度創新的障礙,進行更積極的改革努力。在金融改革上,需要有更多的改革措施,更好地協調各個部委之間的關聯,最大的難題可能是,金融改革內在的困難可能在金融體系之外,更在上海本身的能力範圍。最值得探索的是,如何強化事後的監管,上海在管理層面具有歷史傳統和優勢,因而應該積極總結和進一步探索由“事前審批”變“事後監管”所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天津自貿區面臨較大的挑戰。一方面,創新並不是天津的傳統優勢,一方面,太靠近決策中心,但可能並沒有足夠的影響政策決定能力。放在北方經濟區內,行政干預過強,導致經濟活力不足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天津自貿區在開放促進改革的試驗中,具有一些短板。因而天津自貿區可能側重點應該是如何在京津翼一體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水準。
廣東自貿區比較有可能能夠實現政策預期目標。廣東具有改革的傳統,政府與市場關係上,政府更多地具有一定的“非禁即入”的特徵,對市場的直接干預較少,同時,市場主體也具有較高的經濟意識,敢於創新。廣東自貿區試驗應該力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鼓勵企業進一步走出去。
福建自貿區任重道遠。福建自貿區試驗需要避免當年廈門經濟特區的教訓,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需要加大勇氣,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目前看,除了對臺的區域考慮,福建自貿區的優勢並不明顯。即使是臺商,在大陸的投資中,投在福建省內的並不是最多,同時,福建本身在基礎設施、投資環境、政府的服務水準等都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改革的決心和勇氣也有待進一步加強,如何發揮“後發優勢”值得觀察。
總的看,由於自貿區更多地定位在制度創新上,因而四大貿易區的制度創新能力將是長期發展的關鍵,而“事後監管”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將是真正的挑戰。四大貿易區是“開放促進改革”的重大戰略佈局。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