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

郝平:新型教育智庫建設要有新思維

發佈時間: 2015-03-04 09:07:50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郝平    責任編輯: 張林

郝平 教育部副部長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型智庫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最近,中央又頒布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指明根本方向,提供基本遵循。教育科研是認識教育規律的重要工具,是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擁有2000多個教科院(所、室),研究人員達到10多萬人,承擔著“創新理論、服務決策、指導實踐、引導輿論”的使命。近年來,各級教科院(所、室)面向實踐,銳意創新,科研水準穩步提升,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對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支撐作用逐漸顯著;對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品質的基礎性作用持續增強。但是,我國教育科研機構總體上還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需要,以新型智庫的標準和要求來衡量,還有很大距離,教育科研的智庫作用沒有受到普遍重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庫較少,參與決策諮詢缺乏制度性安排,高品質研究成果不夠多,研究成果的轉化率不高,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創新,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還不完善,大師級人物和傑出人才缺乏。全國教育科研戰線要主動適應自身生存和發展環境變化,擔當起建設新型教育智庫的時代使命。既要借鑒國外優秀智庫建設有益經驗,又要紮根于我國實際;既要遵循智庫建設規律,又要聯繫本單位實際,按照自身的運作特點,突出功能定位、突出機構特點、突出工作重點、突出自主品牌和突出人才優勢,以全新的思維、全新的思路,衝破傳統體制和觀念的束縛,克服路徑依賴和浮躁情緒,努力實現幾個轉變。

實現科研重心的轉變。劉延東同志強調,智庫要做改革發展決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評估者、社會輿論的引導者,這為教育智庫的研究重點指明瞭方向。一要加強前瞻性研究。政府決策,往往事關全局,特別是重大決策更是如此。作出這樣的決策,首先要有預見性,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與趨勢。這就要求教育科研工作,既要著眼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面向未來發展趨勢,把政策闡釋與戰略預測結合起來,把決策的事後論證與決策前的諮詢導引結合起來,把總結經驗與超前創新結合起來,做好重大問題的預測、預判和預警研究。二要加強對策性研究。要注重研究實效,不作書齋式或純理論式研究,注重“研以致用”“以用為貴”,注重對與教育改革發展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進行調究和判斷,用高品質、專業化的研究成果有效服務決策。具體來説,就是要注重基礎性研究的同時,強化問題導向,以推動工作和提高工作品質為根本,研究選題的出發點,就是提供實際工作急需的對策建議,研究工作的落腳點,就是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問題。三要加強針對性研究。政府工作千頭萬緒,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紛繁複雜,新型教育智庫的科研,要聚焦,要有的放矢,切忌“四面出擊”“遍地開花”“表淺浮泛”。一方面,要圍繞政府工作的中心和大局,聚焦政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提出務實管用、科學可行的對策建議。另一方面,要圍繞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直面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深入開展理論探索和調查研究,理直氣壯地宣傳和維護國家教育政策,明白無誤地劃清原則是非,正確客觀地回答現實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研在點子上,參在關鍵處,否則,很可能會出現“大而無當、空而無物、對而無用”現象,工作品質、工作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

實現科研方式的轉變。教科研究歷來注重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這些方式今天仍然不可缺少,但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技術,教育科研要開拓視野,豐富新方法、新手段。一要邁開腳,沉下去。服務決策、指導實踐、引導輿論,要捕捉書齋裏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苗頭;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要拿出情況真實、分析深刻、見解獨到的高品質研究成果。這就要求教育科研人員,邁開腳,走出去、沉下來、鑽進去,不斷深入社會、了解基層、認識群眾,真正實現科研成果為社會服務,讓社會了解,接受實踐的檢驗。二要連上網,用好庫。在移動互聯、大數據時代,注重數據的廣泛蒐集和挖掘,是一流智庫的“制勝招數”。要牢固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善於運用雲技術、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強基於數據分析的研究諮詢能力,提高科研的效率和品質。要從文字研究為主向基於網際網路數據研究轉變;從樣本採集、統計數字分析向雲數據、全覆蓋數據研究轉變;從因果分析、邏輯推理研究向關聯、非關聯等相關因素呈現式研究轉變;從歷史靜態研究向動態追蹤研究轉變。三要引進來,走出去。當前,在國際舞臺上,我國教育科研的影響力還比較弱。“中國教育問題受重視,而中國教育研究不受重視”的狀況依然存在。要擴大教育科研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比較研究,形成在世界教育領域有影響力的中國學派。一方面,要及時引進國外教育科研的優秀成果、研究方法和管理經驗,準確把握國際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國的學術話語權,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品質研究成果,不斷增強中國教育科研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實現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的轉變。一家智庫,有什麼樣人才,就有什麼樣未來;智庫造就什麼樣人才,他們就為智庫造就什麼樣未來。要從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教育智庫高度,儘快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善為人先的人才隊伍。一要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搞好服務決策工作的根本前提。服務決策工作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大力提倡學術討論和交流,積極鼓勵勇於探索創新。同時,必須堅持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為指針,教育科研要嚴守組織紀律,遵守政治規矩,這樣才能有正確的方向,研究成果才能為決策服務。二要加強高層次智庫人才建設。教育科研戰線知識分子云集,但按照智庫建設要求來看,最缺的還是人才,既缺“學術大師”,也缺“複合型的研究人才”,更缺“策劃型的管理人才”。要認真研究各類人才隊伍的規模和結構,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上要取得突破。特別是在領軍人才、中青年人才和科研創新團隊方面,要制定相應的規劃、政策措施和人才培養機制,既要出優秀成果,也要出優秀人才,既要使用人才,又要培育人才,努力形成創新智慧迸發,優秀人才涌現的生動局面。三要健全有利於科研創新的管理機制。要健全資金投入機制,進一步拓展籌措渠道,形成財政撥款、課題資助、部門委託、社會捐助等多種渠道並存,多方籌措的投入機制,穩步增加對科研的投入力度。要健全科研評價體系,建立良好激勵機制,提高待遇水準、提供發展機會、營造平等自由的研究氛圍和環境,採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當然,也需要建立必要的約束機制,規範行為。

實現科研組織形式的轉變。當今社會,教育問題不完全是教育領域的單一問題,單從教育領域內部是不能有效解決的。特別是在各類資訊迅速流通、社會關係日益複雜、社會交往越來越頻繁、各學科交叉滲透不斷加劇的今天,像過去那種關起門來搞單幹,在單學科內部迴圈等組織方式,顯然太落後,至少對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決不能再採用這種方式了。要注重研究者的個體勞動與團隊協同攻關的結合;注重理論工作者同實際工作者的互動作用;注重不同學科間的互相滲透與融合。當前,全國教育科研領域,體系完整、數量龐大。但是,由於機構體系多元,管理體制屬地化、部門化,交流與合作比較有限,工作職能和定位比較模糊,造成了我國教育科研戰線大而不強的狀況。加強資源整合優化,構建新型教育智庫的網路體系,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新型教育智庫,要承擔起引領戰線的重任,要把紐帶擰緊,把橋梁架寬,把血脈連通,大力推動全國教育科研事業繁榮發展。要建立教育科研資訊共用和交流網路,加強與地方科研院所的溝通,通過合作研究、人員培訓、挂職鍛鍊、學術交流、成果轉化、數據庫共建共用等多種形式,推動相互之間縱向和橫向聯繫。要搭建平臺,凝心聚力,繼續把已經初步形成特色品牌的平臺做大做強,進一步提升層次和影響力;要把新建的平臺做實做好,充分有效發揮作用。地方科研部門要主動配合,積極參與,增強工作合力,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全國一盤棋的良好局面。

評 論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