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8日晚間宣佈,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同時,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提高。專家表示,此次降息旨在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利好實體經濟,但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依然屬於調結構的中性貨幣政策。
百日之內再度降息
央行此次降息,是2014年11月22日降息後,3個月以來的第二次降息。此次降息後,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5%,同時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降息後,5年以上的長期貸款利率已至10年來新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分析,央行選擇在這個時間點進行降息主要是基於三方面考慮,首先,1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回落至0.8%以及PPI(生産者價格指數)同比降幅達4.3%,使得國內經濟面臨通縮風險,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其次,除了美國以外,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央行都在施行降息來應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第三,PPI的負增長使得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高企,市場信心不足。降息主要目的在於阻止市場形成通縮的預期,進而提振市場信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此次調整是根據當前經濟基本面的運作態勢進行的適度微調,重點是繼續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同時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央行表示。
降息週期難言開啟
從去年11月至今,短短4個月內,央行多次降息降準,有觀點認為,中國已開啟降息週期。對此,央行表示,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準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並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孫華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降息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大規模放水,是接近中性的貨幣政策。
“這次調整仍然與去年11月的降息步驟一致,降息的同時,提高了存款利率上浮空間,如果商業銀行用足上浮空間,存款利率會上升,而貸款利率下行空間將會被擠壓。此次政策更是推動利率市場化的舉措,希望商業銀行有更多自主權決定利率水準。”孫華妤説。
孫華妤認為,近幾個月內採取的降息降準措施都是應對階段性、時點問題的定向調控政策,屬於調結構的“滴灌式”放水,比如今年2月降準釋放出的流動性,主要填補了當時資本外流的空缺。如果貨幣真正寬鬆,應該進一步降準。現在貨幣政策沒有真正轉向,所以難言開啟了降息週期。
鬆緊適度不會輕易放水
央行未來會否大幅降準降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預測,未來降息的可能性仍很大。由於貨幣政策的作用就是調節短期經濟週期,所以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仍將適當寬鬆。黃益平表示,具體是定向寬鬆還是普降,仍有待觀察,但未來多次寬鬆舉措是可預期的。
孫華妤指出,未來貨幣政策要看經濟發展情況。春節過後,企業是否面臨用工難,就業情況和企業經營狀況都決定著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如果就業下降,企業倒閉增加,有可能有更大動作的降準降息;如果經濟情況比較好,貨幣政策將不會有方向性轉變,仍將採取幅度較小的定向調控舉措。
從央行的表述可以看出,未來貨幣政策仍將圍繞調結構轉方式,所以不會輕易大放水。央行表示,下一步,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