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張卓元:國有資本應逐步向五個重點領域集中

發佈時間: 2015-03-03 09:59:45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張卓元    責任編輯: 張林

張卓元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博士生指導教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援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強調國有資本要向提供公共服務等五個重點領域集中,進一步明確了國有經濟、國有資本的定位和功能,為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指明瞭方向。

這一段話出現在《決定》關於“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論述中。按照《決定》精神,我們要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而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以資本為紐帶組建的。這就決定了今後國有資産監管機構應以管資本為主,集中精力管好為數不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由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向控股參股企業派出股東代表和董事,在服務國家戰略目標前提下進行資本優化配置,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決定》還要求,“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這就是説,對公益性企業是不能以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而應著重在成本控制、服務品質等方面提出要求。

《決定》關於國有資本投向五個重點領域的論述,比1999年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的論述更為具體和明確。比如,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國有經濟要控制的四大行業和領域,包括了自然壟斷的行業。這次《決定》則明確指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把保護生態環境列為國有資本投資重點領域之一,又比1999年的四大領域有進一步擴展。

由於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致力於資本優化配置,可以想像,今後國有資本的流動性將逐步增強。國有企業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時,可能不像有人主張的那樣以增量改革為主,而應同樣重視存量改革。一方面,壟斷行業逐步放開大量競爭性業務,出售存量資産,以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或者加強自然壟斷環節如網路及其安全建設;另一方面,競爭性行業除重要骨幹企業仍然需要國有資本控股(應儘量相對控股或由多家國有企業共同控股)外,非重要骨幹企業可逐步減持持股比例,用於投向五個重點領域,或者充實社會保障基金,這有利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目前我國仍有大量國有資産集中在競爭性行業,而且其中不少在一般競爭性行業如房地産業(不含保障房)。應按照《決定》精神進行有進有退的調整,爭取8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決定》指出的五個重點領域。

有學者主張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回歸公益性,這有一定道理,但目前看來很難完全做到。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處在趕超發達國家的階段,需要建設一批投資巨大、建設週期較長、回收慢的基礎設施項目和高精尖科技項目,為實現工業和經濟現代化打下基礎,而這些項目的建設需要國有企業發揮獨特作用。比較現實的做法是,國有資本逐步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包括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同時,著重對科技進步給予支援和投入,推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産業發展。比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促進我國製造業向産業鏈兩端延伸;大力推動各類企業技術創新。這當中自然包括一些競爭性行業企業,所以要求國有經濟完全退出競爭性行業並不現實。

事實上,外國政府對技術創新的支援力度也很大。我國要加快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不僅需要政府大力支援科技進步、增加科技投入,而且需要國有資本加大對科技進步的支援力度,以實現創新驅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資本數量不斷增加,實力逐步增強。2013年年末,國有企業所有者權益達37萬億元。相信國有資本按照《決定》部署逐步向五個重點領域集中,必將更好發揮功能、提高運作效率,帶動整個社會資本運作效率的提高,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評 論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