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前瞻兩會六大經濟熱點

發佈時間: 2015-02-28 15:11:47    來源: 民建中央網站    作者: 辜勝阻    責任編輯: 張林

2015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近日接受採訪,前瞻“兩會”經濟熱點。作為資深的“兩會”人物,在談到今年“兩會”經濟熱點時,辜勝阻表示,黨中央已將2015年定義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要求“狠抓攻堅改革”。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制定之年,要在總結“十二五”規劃基礎上,根據新特點和新要求,謀劃並制定好“十三五”規劃。辜勝阻認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會高度關注如何應對新常態下新挑戰和新機遇、如何緩解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如何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如何擴大對外投資和鼓勵企業“走出去”、如何推動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如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村扶貧攻堅任務等熱點問題。

1

一、 推進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引領新常態的重大引擎

辜勝阻表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增長速度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産業鏈和價值鏈將從低端轉向中高端。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新常態”關鍵在“新”,表明老路走不通了。我國正處於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迭加”時期,要特別關注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四大“陣痛”:製造業要“去産能化”;房地産要“去泡沫化”;金融體系要“去杠桿化”;環境要“去污染化”。經濟轉型中的四大陣痛決定了我國正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

辜勝阻認為,引領新常態需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新引擎。當前,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正在出現。新一輪創業浪潮的興起有以下四大動力。一是簡政放權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與成本,推動新的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二是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帶動産品服務、商業模式與管理機制的創新,引領新一輪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三是高新區與科技園區作為集聚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引領新一輪聚合創業創新浪潮。四是當前出現的並購熱刺激“職業創業人”崛起。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將面臨六大新機遇。第一是人口城鎮化。人口城鎮化進程將創造巨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加速消費升級。第二是經濟服務化。消費升級將創造公共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生産性服務的巨大發展空間。第三是發展低碳化。第四是産業高端化。産業結構的水準要從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對衝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第五是社會資訊化。第六是經營國際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貨幣成本的不斷下降為中國國際化戰略轉型創造了相對有利的外部條件,中國企業正從世界工廠“打工者”向全球資源“整合者”轉變。

辜勝阻建議,新一輪的創業創新浪潮是穩定中國經濟增長,推動産業升級的重大引擎,不斷産生的創業活動和新企業給經濟增長帶來了持續的活力,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讓改革引領創業創新浪潮。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重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多樣化的組織體系、立體化的服務體系,緩解初創型企業融資難題。二要加強對初創企業公共服務的供給,提升初創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使初創型企業擺脫用工困境。三要進一步落實創業創新政策,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定向降準,定向減稅,把“少取多予”的“三農”政策移植到初創企業上來。

二、繁榮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

辜勝阻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融資貴和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高昂的融資成本擠佔了企業狹窄的利潤空間,大量處於“生死線”上的小微企業陷入“不借是等死,借錢是找死”的信貸糾結。鞏固實體經濟基礎,緩解企業融資困境,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辜勝阻表示,鞏固實體經濟基礎,緩解企業融資困境,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構建和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體系,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形成了主機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系統和證券公司櫃檯市場等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與發達國家成熟的金字塔型多層次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主機板市場活力不足,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數較為有限,場外市場發展滯後。當前,新三板和四板市場發展迅速,意味著我國長期處於“倒金字塔”結構中的資本市場正加速走上“正金字塔”的重塑之路。

辜勝阻強調,為進一步繁榮多層次資本市場,一要完善資訊披露制度,提高違法成本,重視投資者保護,重構資本市場良性生態。監管機構應加大資訊披露違規公司的事後懲罰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規必究。二要加快“核準制”向“註冊制”轉變,推進資本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實行註冊制改革,使行政之手讓位於市場之手,企業上市成功與否、定價高低都由市場來決定。三要儘快完善資本市場退市制度,利用市場機制實現優勝劣汰。優化退市過程,減少退市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強化退市制度對不良公司的制約力。四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轉板機制,提高資本市場整體流動性和服務功能。轉板機制既要有向高層次市場的升級轉板制度,又要有向低層次市場的降級轉板制度。五要大力發展場外市場,讓“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等成為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平臺,完善股權眾籌融資機制,培育發展天使投資和股權投資,引領新一輪創業創新浪潮。以“新三板”和四板市場為主的場外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不僅能夠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渠道,而且能推動企業股份制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要完善網際網路股權眾籌融資機制,培育發展天使投資,擴大股權投資,構建投資者和創業者的良好生態系統,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三、鼓勵更多企業向外走:融入全球化的重大戰略

辜勝阻表示,以對外直接投資為主的國際化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達到1400億美元左右,約高出中國利用外資額200億美元,中國已經完成了向資本凈輸出國的歷史性跨越。當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速度較快,發展趨勢也比過去更為合理,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我國對外投資的配套法律法規、管理服務體系、信用評價體系、風險管理體系以及金融財稅政策不完善,企業對專業性仲介服務機構利用不足,缺乏能夠産生具備國際化視野的複合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機制等。同時一些企業發展戰略不明確,在國際化大潮推動下盲目做出項目決策,或為取得項目盲目抬價,或為了低價項目隨意選擇投資目的國,導致收購或投資後企業自身面臨財務困境。

辜勝阻建議,為加快推進我國企業國際化步伐,幫助企業抵禦“走出去”面臨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等多重風險,一要完善對外投資法律法規體系,增強海外投資企業的法律意識,保護企業在投資國的利益;二要完善對“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支援體系,加大金融機構支援企業“走出去”的力度,緩解企業海外拓展的融資難題;三要提升政府對企業海外投資的服務水準,整合教育機構、外事部門、仲介機構等多方面力量對“走出去”企業予以培訓與指導,加強企業對全球貿易投資規則的適應能力;四要加強綜合性人才引進戰略,鼓勵企業及高校培養具備跨國經營素質的人才;五要充分利用跨國專業化仲介機構的專業優勢,培育知名的本土金融、法律、稅務仲介服務品牌,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法律仲介機構國際化、集團化發展;六要加強對海外投資風險的調研和分析,建立企業海外拓展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雙邊和多邊投資保護機制,妥善運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分散風險;七要加快健全海外投資合作保障機制,便利我國企業海外拓展並協助企業解決海外拓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四、並購重組發展混合經濟: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重頭戲

辜勝阻認為,以兼併重組為主線來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2015年是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立的國資管理原則,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十分關鍵的一年。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要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升國有資本放大功能,讓國企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辜勝阻指出,深化國企改革,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系,一要按照三中全會確定的“管資本”和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原則和方向,重新構架管理體制,形成“國有資産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經營性公司”的權責清晰、職能明確的國有資産管理體系。二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的功能,對公益類國企、自然壟斷行業國企、具有戰略性重要地位的國企、競爭性國企進行分類施策和分類監管。對公益類國有企業,要確保企業活動始終以社會公共利益為目標,承擔國家公益性或公共性政策任務。對自然壟斷行業和國家需要重點控制的戰略性行業,如鐵路、電網、基礎電信、管道、石油、國防軍工等領域,應依託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平臺,根據改革的進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市場化。對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由於其具有高度市場化特點,應只承擔商業功能和追求盈利性經營目標,要實行徹底的市場化運作。三要推動股權的多元化,實現國有資本的放大功能,促進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優勢互補,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幾個關鍵問題。首先,要對國有企業的佈局進行優化,也就是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其次,要積極推進各類行業市場對社會資本的開放。再次,要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提高改革效率的同時,防止國有資産的流失,謹防將混合所有制改革變為私有化的“盛宴”。同時,要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和以董事會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有企業的“去行政化”,避免內部人控制現象,提高民間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四要推行市場化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國企的經理層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者要實行市場化的選聘和管理機制,推進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

五、農村土地改革和扶貧攻堅:“三農”工作的重點難點

辜勝阻表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將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農地如何流轉?中央第五次和第七次深改組會議作出了一種重要的制度安排:三權分置。土地所有權不變,承包權歸農民也不變,經營權或者使用權流轉。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他建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一要加快確權頒證工作,讓土地成為農民財産權,確立權屬管理的基本依據。二要把握基本農情,使土地改革“穩”字當頭,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三要加強土地流轉市場的制度建設,實現公正有序流轉,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四要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改變土地權利二元格局,實現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同地、同價、同權”。五要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轉讓。六要讓農民用好土地擔保和抵押權能,發展農地金融。七要嚴格用途管制,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耕地紅線不突破,防止土地“非農化”、“非糧化”。八要加強配套改革,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把握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的“度”,推進農業現代化。

辜勝阻認為,貧困地區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現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五年多的時間,同步小康,任務繁重,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減貧脫貧工作刻不容緩。目前全國有14個連片特困地區,832個貧困縣片區縣,12.9萬個貧困村,八千多萬貧困人口。2013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62%,14個片區貧困發生率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1.5個百分點。貧困地區範圍廣,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問題程度深。完善扶貧工作長效機制,加快推進農村扶貧,是關係到個人生存發展與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問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為此,他提出八條建議:一要繼續加大扶貧開發投入,構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和多主體參與扶貧機制,為實現貧困地區減貧脫貧提供穩定資金支援。二要鼓勵貧困地區根據自身自然條件、要素稟賦、經濟水準,大力推進以特色農業、資源型工業、民族和邊關旅遊、勞務經濟等為主的産業扶貧,形成貧困地區“造血能力”。三要加強公共服務,改善貧困地區的“軟體”,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準,改善貧困地區的“硬體”,為貧困地區人口有效脫貧營造良好環境。四要將扶貧工作重點由過去單純重物質資本開發建設轉向更加重視人力資本投資開發,要重視貧困家庭人口優生優育問題,重視人口素質問題,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五要完善金融扶貧機制,通過創新農村金融擔保機制、充分發揮農民土地的資本效應、構建金融機構扶貧的風險分擔機制和補償機制、增加農村貧困地區信貸資金量和信貸額度等形式,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水準,為脫貧提供資金支援。六要堅持分類指導、分類施策的原則,豐富扶貧手段,保障貧困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對於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通過低保和社會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對於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區等生態脆弱地區的群眾,通過生態移民扶貧和異地扶貧搬遷實現異地脫貧;對於具備産業發展潛力的地區,根據貧困農戶缺失的技術、資金等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對於生態環境較好、資源豐富的地區,科學制定扶貧開發規劃,發展綠色産業。七要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扶貧事權,整合各類扶貧資源,改變“碎片化”現象,整合資金使用,形成合力,構建並完善扶貧退出機制,提高扶貧工作的有效性。八要切實提高貧困地區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待遇,提高工資水準,適當增加津補貼,使他們安心在貧困地區紮根,與當地群眾一起攻關克難、脫貧致富。

六、推動“三大戰略”有效實施: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辜勝阻表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有利於穩定我國經濟增長,推動區域經濟平衡發展,提升城鎮化品質,為我國大力推進城市群建設探索經驗。“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推進沿線各國的經濟現代化和區域貿易自由化,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實現合作共贏;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於推動區域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互動發展,推動區域産業優化佈局和人口均衡分佈,實現城鎮人口、資源與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長江經濟帶擁有中國最廣闊的內陸腹地和發展空間,是繼沿海經濟帶之後,我國區域發展中的又一重大戰略。

辜勝阻建議,在“一帶一路”的開發建設中,必須將能源合作作為重大引擎和抓手,通過構建能源組織協調新機制和能源資源跨國産業鏈,打造經濟帶“利益共同體”,加強貨幣融通和物流暢通,推進沿線國家全方位合作,最終實現區域共贏共榮的目標。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一要推動京津冀地區經濟結構高端化,推進首都産業向河北轉移的同時大力淘汰落後污染産能,使河北産業結構調整有“退”有“進”,帶動京津冀整體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二要促進首都非核心功能向京外疏解,把疏解人口、疏解産業項目和疏解城市功能相結合,有效緩解北京人口過度膨脹,實現區域均衡發展;三要完善京津冀協同治理生態環境的頂層設計,重點針對大氣污染及水資源短缺問題,構建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高層協調機制,建立節約生産生活用水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長江經濟帶建設,一要通過頂層設計破除行政藩籬,推動省區協同發展,使得“龍頭、龍身、龍尾”協調舞動;二要加大沿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長江上中下游地區之間的溝通與聯繫,促進工業與城市帶狀佈局的形成,要加快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建設和城市群發展,提高中西部地區的經濟活力和城市吸引力,推動産業合理轉移,並引導外出農民工回歸創業就業;三要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控制水資源過度開發,要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産業轉移過程中要重視環境保護和技術創新,防止“污染轉移”

評 論

民建中央網站